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读书笔记
再读陈寅恪《柳传》三三八——惠香(十二)、2024-11-09

再读陈寅恪《柳传》三三八——惠香(十二)、2024-11-09

作者: 老胡_8418 | 来源:发表于2025-01-12 04:42 被阅读0次
梁鸿孟光   网图侵删 蔡文姬    网图侵删 薛涛  网图侵删

        王诗诗意:1、2句,从堂里归来,卸下令人愁闷的妆扮,做成《离隐歌》泪水满面。3、4句,(她的)才华格调只有卫夫人才能比得上,这种风流也只有文鸳才能配得上。5、6句,如同左芬能作长句,可惜(这个长句)在金坛失去了。7、8句,今天如同回忆开元盛事的飘零客,不由得把黄氏比作秋娘。

        李良年诗意:其一:(你们二位)如同梁鸿孟光一样寄居于吴市,当年也曾在山阴祁家作句。鸳鸯湖是一个愁人的地方啊,年年相对,恍如天涯。

        其二:盛名远扬恐怕辜负了(你们)的清闲,这次回到兰陵只有闭关修行。满院子的柳絮,连墙壁都有了茶香,让侍女添墨作画吧。

        商夫人诗意:1、2句,闭门隐居十几年,谁又能想到至千里之外购买裙裾呢?3、4句,(你)的才华不下班昭、蔡文姬,风采比左芬还强。5、6句,书法过王羲之才思敏捷过杨修,文学才能比得上司马相如。7、8句,今天握手,共同怜惜(那种不堪回首的生活),才相信当初女校书所言不差也。

        是四题,先生后面有注释,颇好,不再续貂。唯独商夫人字句,有同病相怜之叹。未料再过几年,更有庄史之祸,不知如何在对皆令也。

        四题皆以皆令拟为女校书,似乎有点不伦,有些是无心之举,比如梅村、良年。有些是另有深意,比如王士桢:寅恪案:梅村“无双才子扫眉娘”及眉生“始信当年女校书”之句,虽皆用计有功《唐诗纪事 薛涛》条所载胡曾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未免拟人非其伦。然此病亦词人所常有,可不深论。惟渔洋“今日贞元摇落客,不将巧语忆秋娘”之语,则用韦縠《才调集》壹白居易所作《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中“巧语许秋娘”之句。关于此“秋娘”,寅恪已于拙著《元白诗笺证稿 琵琶引》章有所论证,茲不赘言。但“秋娘”为贞元时长安名妓,渔洋自比香山,而以秋娘比皆令,今日观之颇为可怪。夫渔洋平日作诗,其用事精确固不及同时之顾亭林,然检腹趁韵何乃一至于此耶?故就此推论,则知皆令乙酉逢乱被劫之后,其社会身份必有见疑于人者,《离隐歌序》中“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之句,及序文末述所以作此歌主旨之“庶几无蔡琰居身之玷”一语,乃得通解矣。更由是推之,渔洋诗“风流底许嫁文鸳”句中之“底许”者,“何可”之意,亦当指皆令乙酉逢乱被劫之事而言。《三国志 魏志二八诸葛诞传》附载《文钦子鸳》事迹略云:“钦子鸳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之,众不为用。鸳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颇疑皆令乙酉逢乱,为清军将领所劫,其人原本降将,如李成栋之比者,渔洋因得取譬文鸳。然终难考知也。

相关文章

  • 随笔(三三八)

    学习《伤寒论》第315条 如果他少阴阳气大亏阴寒太甚,阳亏阴甚证明寒气很重,在此种情况下,是不是需要让他服用辛温大...

  • 小暑村居杂兴

    院外竹风送桂香, 塘边槐柳秀清妆。 细雨萤光愁玉意, 洗尘和惠护华芳。

  • 柳狭惠

    她倚在窗前望着远山潸然泪下。 在一场春雨之后,远山被雨水洗过,青苍翠绿清晰可见,但寂寞幽郁却紧急高悬,它进入她的眼...

  • 再读《曾国藩传》十二条自律随感

    俗话说,一本好的书值得反复读、仔细读,这样你才能真正地读懂它,才能学以致用,让自己读书效率更高。 因此当我第三次读...

  • 《南渡北归》

    大约三周的时间,每天挤一点时间看一点,终看个梗概。望再读陈寅恪和梅貽琦。

  • 【悬疑】血瞳爱上玫瑰(6)

    上集简介:公主和柳惠,糖古回宫了...... “好的,公主殿下!那我们就尽快回去吧!”柳惠恭敬地说。 “柳惠,我觉...

  • 寅恪先生传之旁识二则

    近日借阅《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一册,读其中蒋天枢《陈寅恪先生传》一篇,有两点心得,略述于下: ...

  • 陈寅恪:最是文人不自由

    1969年10月7日,48年前的今天,陈寅恪先生因病离世。 关于陈寅恪,近年来我们已经说得颇多。从二十二年前,陆键...

  • 寅恪先生传之旁识二则

    近日借阅《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一册,读其中蒋天枢《陈寅恪先生传》一篇,有两点心得,略述于下: 传中记...

  • 如有雷同,是否巧合?

    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公元前三三八年)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陈寅恪《柳传》三三八——惠香(十二)、2024-11-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ef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