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智慧营简友广场萌宠
你不了解的华为之【借势外脑】

你不了解的华为之【借势外脑】

作者: 刘老师爱商战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13:34 被阅读0次


没箭?借来!

    学会借力,是所有企业老板、创业者、高管......都知道的理念,甚至没接触过商业知识的普通大众也知道“借力”一词,学会借力已经渗入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或者组织来说,我们只是潜意识的知道,而没有深度。你真的知道如何借力吗?真的去实践落地借力了吗?我想,收到的回复中大多数都是NO!

    是什么原因导致【知道】与【做到】之间如此大的鸿沟的呢?刘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分析:

1、认知不够(没有真正的认知到借力的价值,借势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你想的清楚吗?)

2、欲望不够(你真的想借力吗?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吗?这种欲望有多强烈?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3、缺少策略 (不知道找谁借力,不知道如何借力 )


    下面我们来从商业的角度看看一家公司之所以伟大,是如何借势外脑谋变与突破的!

    我们知道华为是一家著名的企业,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但是,华为不是天生就如此优秀的,他从1987年在深圳创立,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已,距今仅仅也只有30来年的时间,与所谓的某些不知名的百年老店相比,华为实在是优秀的一塌糊涂。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也是企业家淘汰、进化的商战法则! 失败的企业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都有各自成功的道理。  

    已经成为世界通信业巨擘的华为,拥有近20万顶尖级各类人才,正因为如此,越知才越知无知,越知才越敬畏!华为深知专业经验和智慧的无价!

    20年来,研发投入中国无人能及,超3000亿元;而其对管理咨询的投入更是无人能及地超过研发投入的10%,达300多亿元!从早年年终差点需要去借债来支付IBM的巨额咨询费,到20年来持续用遍全球各大优秀咨询公司,到身边始终保持一批优秀的外部咨询顾问,有些顾问更是长年在总裁办拥有办公位、服务任正非长达10多年之久。很多企业把顾问当花瓶,而不是像任正非那样当他们亦师亦友亦同学亦对手,所以也收获不到任正非与优秀顾问们PK、研讨、共同探索的乐趣和价值。其大无外、基小无内:不少中小企业的老板反而是封闭自大的,唯真正开放的企业家才能可持续强大...


一、初体验:华为与IBM

    IBM曾经向华为提供西方管理技能培训,并在华为的产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技术,帮助其从一家本土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

    IBM曾经向华为提供西方管理技能培训,并在华为的产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技术,帮助其从一家本土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自1990年代末以来,IBM的咨询师便一直与华为合作,目前仍在一些关键项目上为其提供帮助。

    2000年,这两家公司宣布合作开发网络设备。2011年,IBM建议华为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扩张,该业务已于2011年为华为贡献了五分之一的营收。IBM在华为进行这些顾问项目时最多达到270人,平时也有20-30人。

为华为提供服务的顾问有两类:

    一类是专职顾问,对策略、方法、流程有深刻的认识;

    一类是实际从业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


二、加强客户关系:华为与埃森哲

2007年开始,华为聘用埃森哲启动了CRM(客户关系管理),加强从“机会到订单,到现金”的流程管理。

    2008年,华为与埃森哲对CRM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打通从“机会到合同,再到现金”的全新流程,提升了公司的运作效率。

    2014年10月,华为和埃森哲已正式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共同面向电信运营商和企业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两大市场的客户需求开发并推广创新解决方案。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对此表示:“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加速融合的时代,任何单独一家企业都很难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企业需要开放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和能力,共同助力客户成功。与埃森哲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华为在企业ICT市场的能力,使我们在丰富的产品组合基础上,为企业和运营商客户提供更多创新的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其提升效率和增加收入。”


三、规范的HR机制——华为与HayGroup

    1997年,任正非开始谋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变革。在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美国合益集团(HayGroup)的帮助下,华为逐步建立并完善了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各职位系列的能力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华为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考核与奖惩机制。

    早期,HayGroup帮华为设计了三张表格,用来客观评价正常情况下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风险和责任度,每一个岗位对应相应的级别,从而建立起了25级的薪酬架构体系。这样就实现了公司内部价值分配的相对公平,其核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职务晋升上,任正非提出“要让最有责任心的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这里所说的“责任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领导个人负责,而是对事物、对工作结果的负责,并以绩效目标的改进作为晋升的主要依据。

(2)在薪资问题上,任正非提出我们“决不羞羞答答”,而是“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具体做法是:以能力、贡献和岗位的重要性来确定员工的报酬,使那些认真负责、业绩出众的员工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2)在股权分配上,员工的持股份额根据“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风险承诺”等情况综合确定,从而形成了优秀员工集体控股、骨干员工大量持股、低级员工适当参股的股权分配格局。

(2)三者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这样的效果:你想晋升吗?你想加薪吗?你想增加持股比例进而实现股权致富的梦想吗?那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以身作则、提高绩效吧!

    更为关键的是,在规范的HR机制之下,华为的人力资源部每天可以对数万名员工进行精确的绩效考核,这使得人力资源配置、职务晋升、加薪、配股等关键问题逐步摆脱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敏感问题不再敏感,各类能人志士所渴望的“公平竞争”也因此而水到渠成。网传一句话“华为员工爱加班因为分赃分的好”,和其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

牛逼的背后,是【高手的指点】和【极度努力】的付出!

四、组织管理——华为与华为基本法

    从《华为基本法》开始,任正非对企业外脑的利用,在中国企业里真是罕见的。任正非说,创业初期,谁干得好谁干得坏,他脑子里清清楚楚。人多了以后,没办法对所有人评价了,没有判断的标准,老板也不敢把权力下放。

    那时华为内部有种说法,老板就像天上的鸟,越飞越高,老板说的话让人越来越听不懂,下面人天天琢磨。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目标、是非标准,大量新人进来就会稀释公司文化。

    1996人大以彭剑锋为首的几位教授是起草了《华为基本法》,目的就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通过这一个过程使得高层管理团队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统一的意志。现在华为高层的经营管理团队(EMT)成员都是当年《华为基本法》形成过程的主要参与者。那么《华为基本法》的精髓是什么呢?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任正非在2013年新年献词中写道:“我们这些平凡的15万人25年聚焦在一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没有动摇过。就如同在高压下从一个小孔中喷出来的水可以切割钢板,从而取得了今天这么大的成就。”这就是“力出一孔”的威力!我们的聚焦战略就是要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世界竞争力。他证明,不需要什么背景,也可以进入世界强手之林。而关于“利出一孔”,可以说是华为干部政策的底线。任正非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坚持利出一孔的原则,EMT宣言,就是表明我们从最高层到所有的骨干层的全部收入,只能来源于华为的工资、奖励、分红及其他,不允许有其他额外的收入。从组织上、制度上,堵住了从最高层到执行层的个人谋私利,通过关联交易的孔,掏空集体利益的行为。

    除了以上列出的几家外部顾问公司,华为还与德国国家应用研究院(FhG)合作对其生产工艺体系进行设计,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华为与PWC、毕马威、德勤等的合作,完善了其核算体系、预算体系和审计体系流程。华为在品牌管理上与奥美、正邦的合作,在战略咨询、客户满意度调查、股权激励等方面与多家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合作,使其在多方面借用外脑,实现全面的成长。


    华为的成功,不单单是其老板任正非有多么强,也不只是因为他有最好的团队,而是充分借用外部智慧,”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才得以让本土的华为,成长为国际巨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了解的华为之【借势外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rm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