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心理学》诸子百家道学•国学•养生
音乐附加值的变迁—《孔子(论语)心理学》(11)

音乐附加值的变迁—《孔子(论语)心理学》(11)

作者: 彭晓鲜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23:58 被阅读95次

               商品的附加值有高有低,世界名牌商品的附加值毫无疑问高得离谱。据说一瓶高档香水的实际成本只占售价的3%。名牌售价高昂,一是因为它的品质比普通商品精良,另一方面名牌会让使用者有抬高身份的良好感觉,因此愿意花高价。也就是说,高昂的价格=商品的优良品质10%+使用高价商品人的自我感觉。发现了吗?名牌卖的是情调,是感觉。它能抓住人心,然后让人急切地掏空自己的腰包。大家只知道电话诈骗犯可恨,却不知道欺骗无处不在。所不同的是,名牌能让受骗者欣喜若狂感激涕零,诈骗是让人在子虚乌的恐惧中上当。钻石其实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因为它本身完全不值那么钱,但它用美妙语言包装之后,化身为爱情的象征,价格再也不愿意落下凡尘。

           人类同样也有附加值。每个人的皮囊与手脚等配件都一样,但有的人附加值高得多得多。世界富豪,不也一副皮囊吗?但这副皮囊的附加值让人不敢仰视。怎样才能拥有更高的附加值,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同样是唱歌,有的人想去唱歌要花钱,有的人唱歌别人要花高价才有机会听到。同样的是玩音乐,有人赚钱,有人花钱。同样是音乐,有的音乐是娱乐,有的音乐是寄托希望的仪式。荣格在研究澳大利亚土著时发现,土著人非常广泛地运用音乐,迎接春天的仪式中有音乐,狩猎前的野牛舞有音乐舞蹈,保证大地丰收、祈雨、驱魔、战争前的准备、使妇女生产、希望获得权力、健康,都有音乐伴随舞蹈动作。这些音乐可能非常简单,却代表着土著的文化传统,寄予了土著人全部的期望。

            中国古代的音乐分类丰富,演奏的规矩非常多,许多音乐演奏受身份地位的限制,体现出音乐本身以外的高附加值。《论语》中有一些有关音乐的记载。《八佾篇第三》中,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家庙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规格的乐舞,让孔子非常愤怒,认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孟、叔、季三家,在桓公庙祭祖时,让乐工虽了《雍》诗。也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可见古代有的音乐非常神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人不能随便使用,否则视为严重违背了礼乐制度,是一种犯忌讳的事。

            音乐在古代还担负着教化百姓的责任。孔子非常称赞《韶》《武》两部乐舞,认为乐曲表现的主题符合仁道。古代还有专门收集民歌的官府,叫“乐府”,政府通过民歌来体察民情。当然了有让人享受的音乐。孔子在听到优美的《韶》乐时,顿时被乐曲的美妙境界所震撼,被深深地吸引着,音乐的奇异旋律让孔子说自己“三月不知肉滋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古代的音乐虽然比不上现代音乐这么普及,这么丰富多彩,但古代人将音乐赋予了音乐旋律以外的许多附加意义,这不能说不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孔子(论语)心理学》(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附加值的变迁—《孔子(论语)心理学》(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wk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