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下锅,煲上汤,烧开水,沏壶茶,端起杯,才有时间静下来思考米开朗基罗与大卫的问题。只要给琐碎生活加上省悟的调料,心就会栖息在思想的枯枝间,我便感觉到自己可以在自己的光明中看到别人的黑暗,又在别人的黑暗里寻找到自己的光明。此时此刻,是我一天除晚间陪女儿写作业外,最让我惬意的时光。
有人问过米开朗基罗,到底是如何雕刻出不朽的大卫的。米开朗基罗回答说:非常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
从世俗去理解米开朗基罗话语,无非所有极致的美只是去掉多余部分。但如此理解,与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没啥区别,无人可辩驳,说了等于没说。世界上最严重的废话,就是把道理或话语圆满得让别人哑口无言。有句话,我很喜欢:当你与别人冲突,你就创造了修辞,当自己与自己冲突,你就开始创作诗歌。我写不出诗歌,只能求助于思考。

亚里士多德很有意思,简单地以我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名义,就把柏拉图从理念出发认识世界的天空,着陆到他自己从大地上的现象去探究万物奥秘的开始。亚氏认为,真正的认识不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算是真知。为此,他提出了认识事物的四因说,分别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只有以此四因解释新奇事物,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才不会对事物继续感到惊奇和困惑。
参照周濂老师的观点,我这里简单解释四因如何解释事物的。质料因回答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形式因回答事物为什么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动力因则回答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停止运动,最后的目的因回答了事物为什么要运动。亚氏特别指出,质料是不变的载体,是作为潜能的东西而存在的东西。
一句话,亚氏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质料与形式结合的变化,是无形到有形的转化,是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米氏所谓他的工作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如套用亚氏的话来解释,米氏其实认为他的创造只是实现这块大理石的潜能,赋予大理石的质料以形式。大卫就此诞生,世间事物的生成与变化的奥秘,也可以借此合理地释疑了。

我想起自己,想起自己经常在晨曦显微的厨房里,一边是摊开的哲学书,一边是等待烧开的米粥。假如自己念念不忘的所谓的自我,此时变成米氏站立自己身心面前,它能辨识到每天琐碎家务后面我的潜能吗?即使辨识出来,它又如何决绝地凿除掉我身上哪些多余石头、不该有的大理石呢?
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都是一个充满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试抽象品。我不太喜欢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那种自我停滞的生命哲学,我以为有意义生命的目标是不断认识自己天赋、无限接近于社会给你实现潜能的位置。布莱克说,如果知觉之门得到净化,万物将如其本来面目般无边无际。
我曾无数次询问自己,嘲笑自己,但最终都是自我战胜一时莫名的挫败感。我想,是不是就如有些事情很难说清楚却时刻感觉它们的存在的某种质料,给自己力量呢?上帝关了一扇门,却会打开另一个窗,自己当下所有烦恼无非是生命过程的阶段体验,而体验终会沉淀成时空里的思想符号。时间会过去、空间会改变,只要个体作为潜能的东西而存在的载体不变,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的大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