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经常听家长说这句话:“孩子还小”,现在又把这句话继承给了我们的孩子,可是当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了,或者说当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会什么而自己的孩子不会或做的不好时,家长就会开始埋怨孩子这也不会那也做不好了,或是开始发愁和着急了!
比如,我们常常会见到很多上幼儿园或是上小学的孩子的家长,着急自己的孩子不合群、不会交流、不会分享......、成绩跟不上、不喜欢看书......等等,可是在此之前,我们只想让孩子无拘无束的快乐成长,从来没有想过更没有要求过孩子什么,可是此时问题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宁静。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矛盾问题在每个家长身上几乎多多少少都出现过,因为我们从小就是被“孩子还小”这样的教育思想熏陶出来的,思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而我们很少会反思这些问题的出现究竟是为什么?或是很少会去思考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以下三点可以帮助家长们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帮助家长们避免将来问题的出现!
一、从小让孩子有习惯、有态度
不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需要教,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孩子从小懂得规则性,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因为这从小培养的不只是孩子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人所表现出的态度同样会深深影响到孩子的内心。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说自己在家并没有特意教给孩子什么,可是他的孩子却让外人看着很有规矩,很让别人羡慕,而有的孩子总是什么都不顾及,总是不分场合的为所欲为,有时还会让外人感到反感。因为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待问题的态度将会影响到孩子做事的态度。
这个态度的形成不是一件事的教育就可以把孩子培养出来的,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形成的,不要忘记“滴水成河”的道理!
二、不要过分依赖孩子的敏感期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到一些教育书籍上写着,孩子几岁到几岁的敏感期是哪些!这也导致很多家长养成了临阵磨枪的习惯,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只有到了敏感期时培养才会有效果,就像我们俗话说的孩子“开窍”了,而在此之前的培养是没有必要的。
敏感期的官方解释是指:由于儿童在这一阶段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而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儿童敏感期。
当然,我们不能够去忽视孩子的敏感期,可是也不能因为敏感期扰乱了我们对孩子的培养过程。比如说,我们在孩子某个敏感期之前去培养孩子的一些东西,可能会导致没有什么效果,举例说,我们常常看到某些教育家说孩子三岁之前是听不懂道理的,那么孩子在三岁之前犯了错、闹了情绪,我们就只安慰情绪,不用教育孩子任何的道理了吗?
记得有个三岁零一个月的小男孩子,他很聪明活泼,他非常喜欢汽车,常常会见到玩具汽车就拔不动腿,当被家长拒绝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时,总会给家长讨价还价,自己想着各种理由和道理去说服家长,来达到买玩具汽车的目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找这么多的理由和道理去说服家长呢?难道只是他过了三岁?然后就自己突然懂得道理了?
因为这个孩子小的时候会见到玩具汽车就要买,不管家里是否已经有了相同的,所以孩子的爸爸常常就会给孩子讲很多的道理,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不给他买,慢慢的孩子也就学会了这样的谈判方式。
不要忘记,孩子三岁之前大脑是高速发展的,当经历了一些事情时,就会在大脑中建立链接,经历的越多自然大脑的链路就会建立越多,虽然当时你看不出孩子会有什么效果,但是这样的链路多起来之后,必将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形成很大的优势!
三、放弃“孩子还小”的想法
不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他不会这些不会那些是正常的。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很可爱,就对他的错误行为不管不顾。恰恰是因为你没有想着要去教给孩子什么、去引导他什么,才导致孩子哪怕到了敏感期,你在培养孩子时,孩子依然会落后于别人家孩子的原因,才导致孩子到了适当的年龄也不具备这个年龄应具备的思想和行为。
都说家庭环境很重要,因为好的家庭环境不仅要和谐温馨,而且还要多为孩子创造各种不同体验的机会,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更多的链路,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什么都不重视,只想着孩子吃饱喝足玩好就行,那希望你永远都可以这样潇洒的陪伴孩子,请不要到了发现问题时再去后悔,因为当孩子大些了,问题自然而然将会出现,到时你再想去补救,再想去让孩子追赶别人,可真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