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之秋,六月廿八,余幸而得见同窗之于语言之高论,名曰“愿为呢喃语”。余粗涉后,细品于心,良多感悟。适逢需作文一篇,则以余于此大千世界之言语之感为一文矣,谓之曰“观语记”。
夫山岳之语,低沉如石,幽也深也;川江之语,跃然如水,潺潺不绝。草木之语,盎然似风,飘转左右,于一林中而上下翻腾;日月之语,璨然似光,耀眼夺目,照万顷之方圆而交映堂堂。此乃无机之物于自然中。而其交互错杂,纷繁相会,共建一雄奇之现世,此非造化之精巧之语乎?由此观之,则天地之间,山河日月,皆乃万年修为之元素化之,而以此雄伟之语现于人世,其可奇也欤!
禽鸟之语,嘤嘤然如歌也,以其乐于山林之景,得以此语啼也。牛马之语,呜呜然如吼也,以其劳于旅途之涉,乃以此语叹也。鱼虫之语,虽小不可闻,非无声也。虫之缘土而行,鱼之顺水而游,一上一下,亦其悄然之语也。且鱼之相濡以沫,非其以心相待之语也?纵其相忘于江湖,盖亦无悔矣。余观众生万物之语,尝以一人之心比其难解之情,虽经数日,卒未有所闻。而今以包容万物之心专解一物之语,常欣于所遇,或暂得于己,此乃合万物而化一心也。然生者之语,多如繁星,不可一目以蔽之。但得相合一契,则“附石而和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或喜或悲,实则有感于心。
于是余有所惑:天地之间,芸芸众生,或山,或水,或鸟,或虫,或人,或兽,其皆有言语乎?自其有者而观之,则万物可相谈甚欢,哗然噪然;自其无者而观之,则凄凄冷冷,无杂音也。然余既未闻其喧然如雷,亦未听其默然无声也!何也?岂余心思颇多,自作多情也?非也!实乃余于此世所爱者甚多也!然余独爱世间之言语,无绝期也,而斯世之语岂因余爱之与否而出或没?由此观之,盖确有所谓“奇妙”之言语哉。
余观语数载,未尝琢磨其出于何处,而彼亦诚困我久矣。静言思之,余何必因思其所出而苦矣?但见其美妙奇幻而已矣。夫之于人之一世,何因旧事困己而失望未来之远见也?正如王子安所言:“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未来乃重而过去乃轻矣。此乃观语予我之感。
嗟乎!正如其所言: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余亦从此世间之语言中观得大智慧,请以一诗做结矣。
人爱凡间物,吾爱众生语。
精妙如巨著,绝美似名曲。
乐哉有人悟!惜哉无人许!
谁得问其故?默然归羁旅。
网友评论
同时也希望各位多多关注我们合作的连载小说,详见我们的主页,多谢各位看官🙏🙏
灵感来源于2018年江苏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