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
包豪斯倡导的是理性、简洁的设计风格吗?—重读经典之格罗皮乌斯著作

包豪斯倡导的是理性、简洁的设计风格吗?—重读经典之格罗皮乌斯著作

作者: efed18a4504f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0:46 被阅读12次

1.

打从接触现代主义第一天起,就深深着迷于所谓的现代主义风格,着迷于密斯凡德罗、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的作品。也一直以为,理性、简洁、冷峻、中性就是现代主义的经典风格。

然而,并不是!

2.

《新建筑与包豪斯》是格罗皮乌斯1935年完成的阐述他对现代建筑理念的经典著作。工业设计师出身的我对格罗皮乌斯也不陌生,因为包豪斯影响的不仅仅是现代建筑设计,而是自那时起之后的整个现当代设计。

虽然本书的内容专注于建筑,但首版序的作者—弗兰克.皮克(英国艺术与产业委员会的首任主席)明确提出,包豪斯的人才培养“面向工业的设计师必须与建筑设计师一起采用相同的训练,即使二者最终的专业方向不同”。

3.

格罗皮乌斯否认包豪斯是“理性主义的典范”,也否认人们将任何去除了装饰的建筑及物品虚构为“包豪斯风格”。包豪斯的理想只不过是想提出一个简洁和经济的解决方案,让习惯于繁复装饰的旧式建筑的人们更能清晰地了解新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的美。

包豪斯也并非“想宣传任何形式的风格、体系、教条、程式或时尚”,所谓的风格或时尚,只不过是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已。

“新建筑的理想比形式更重要”。

对于我这类能总结出许多现代主义风格的人来说,绝对是想太多了!

4.

新建筑是新的、现代的,它来自于新材料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建筑概念,带来新空间观念。这是无法改变的潮流,不可以因保留传统的主观愿望而对新技术带来的变化视而不见。

然而,包豪斯并不认同抛弃过去。无论何种新建筑,审美与功能的要求同等重要,这是对人性的尊重,与过去毫不留情的决绝割裂,无异于斩断人文发展的脉络。

新建筑是一座连接思想两极的桥梁,这要求设计师更多的自律、道德观和创造力。

5.

无论是将多样化的建筑方式限定为为数不多的几种建造类型,还是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的“标准化”,“并不是文明发展的一种阻碍,反而是迫切需要的一个先决条件”。

设计师可以不必花费精力在那些“孤芳自赏的个人主义”上,而是利用标准化节省出的大量时间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或物品,“并由此在整体上提高大众的社会生活水平”,同时也让自己有更多的闲暇休息时间,提升了设计师自身的生活水准。这就是包豪斯理念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自宋至明清,中国建筑形成了以“规制“和“斗口”为基础的模数制。只要确定了建筑物的规制,基本可以根据对应的斗口确定各构件尺寸。

也许这正是古代中国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比世界其他民族更辉煌灿古代文明的缘由。

6.

设计师不应当成为“学院式”教学培养出来的艺术家。那种艺术家连他们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可能帮助别人呢。在包豪斯的实际课程大纲中,有记账、成本核算和标书拟定的基础训练。包豪斯的实际课程更注重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实训课程长达三年,所获熟练工证书要求比手工艺熟练工证书要求还要高。

格罗皮乌斯重视对学生全工序的训练,致力于训练学生全面统一的能力。他认为设计师的能力不在于亲自动手去制作,而是统一的掌控能力,一种平衡的能力。对各分工和机器完美统一在一个单纯理想的目标——设计建筑或产品。

如今中国的局面颇似当年,虽然各种思潮泛滥,都在追求多元化,但并没有大的改变,思想停滞,鲜有创新,更多的是在玩弄技巧。方兴未艾的城镇化过程正在重建中国城市文化风貌,需要新思想而非诸如“仿古”或“传统”来再造城市景观。

重读格罗皮乌斯的这本最经典的著作,是去体会当年为了摆脱类似的困局,这些前辈们从什么样的角度以何种方式于荆棘丛中找到出路。这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豪斯倡导的是理性、简洁的设计风格吗?—重读经典之格罗皮乌斯著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cl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