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子文任令尹时,正值楚国统治集团内争和子元内乱之后,困难重重,子文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毫不犹豫地“自纾其家”,把自己家族的私有财产拿出来,无私奉献于国,使楚国迅速度过了难关。因此,子文从稳定楚国政局,到解决国计民生困难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紧接着,子文又协助楚成王大力整顿楚国内政,率军灭了弦国、黄国、英国,压抑了蔡国、随国、徐国、江国等诸侯国,使楚国在长江流域成为无以抗衡的霸主,并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晋、齐、宋、秦等中原大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33078/b7bb05e81b3a04e1.jpg)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先说说这句话中的那些人,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令尹子文,斗谷於菟,字子文,楚成王的令尹,在孔子以前。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陈完曾孙,先后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与孔子同时代。崔子即齐国大夫崔杼。催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流亡在外,到过两个国家,其他古书没有提到。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可翻译为:子张问:令尹子文三次担任楚国的令尹,从未沾沾自喜;三次被罢免,也不见他有怨恨。每次被免,一定把政务衔接告之继任者,你说这人怎么样?孔子说:配得上忠这个字了。子张问:称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啊,不能这样就算仁吧?子张又问:齐国的叛臣催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是庄公的臣子,他家里还有四十匹马,陈文子直接不要了,逃离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发现那里的执政者和那个弑君的崔杼一个路子的人,再次弃之而去。又到了一国,发现那里的执政者还是和崔杼差不多一样,再次果断离开,这个人你怎么评价?孔子说:称得上清了。子张又问: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那可不晓得,不能这样就算仁吧。
仁是全德,是孔子认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所以他不肯轻易把这个评价给人。就像前面孟武伯问仁,问孔子的弟子,子路、冉求、公西华,孔子一律给的是“不知其仁也”的评价。够得上“仁”的,在孔子当世,孔子觉得几乎没有。但在孔子以前,孔子却认为有仁人存在,比如商末的比干、微子、箕子;西周早年的伯夷、叔齐。他们身上共同的生命特质很明显,即:除了要有心怀天下苍生的廓大志向,立起为民谋福的功业外,还要有原则,有操守,宁死不屈,用孟子的话说,就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自身坚守的“道德底线”,如果活着违背了这种底线,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舍身以成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仁是终结性评价,盖棺定论,而在人的一生过程中,都处于仁的状态,才能称得上仁,而忠也好、清也好都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是仁作为内在的东西,从外面看,只能看到表现,没办法知道内在的动机和心态,所以孔子说“未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33078/da9521bc094aedc5.jpg)
单从令尹子文和陈文子所表现出来的忠和清上,已是十分不易。令尹子文当官不喜、罢官不怨,还能将手头上的事跟下一任交代清楚,这是很难做到的。“上山难,下山更难”,当官,尤其是当久了、当大了,能做到不神气的能有几个?君不见当个村长还要摆上几分官威呢!从岗位上退下来,更是难有不抱怨的,为什么老干部工作不好做,就是老干部退下来后大都心有怨气,到处发泄。很多台上意气风发的官,下来没多久就苍老很多,恐怕和内心的失落也有很大关系。令尹子文能做到三上三下而不改本色,足见其个人修养和格局肚量。
人以离为镜。离开的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令尹子文能够把自己手上的事和下一任交代清楚,反映出为官做人的难得品质。很多人离任之后不要说跟继任者交接了,手头的资料都删的干干净净,逼着人家从头开始,这背后反映的就是有没有忠之德。而令尹子文这样的人,真的很难得。实心任事、不计得失,你用我,我就好好干,不遗余力;你不用我,我就离开,认真交接,不留尾巴,不给你添一点麻烦事。体现了孔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们经常说“你不仁我不义”,如果别人对自己不好,自己就要报复回去,这不是孔子的理念。你不待见我,我就离开,离开之前收好尾、交接妥当,这才是孔子说的靠谱的人。内心十分强大,做好自己,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着急、不害怕、不计较。
崔子所表现的孔子认为是“清”,也就是清白、清醒之义。清白是不和乱臣贼子同流合污,遇到了也要绕道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远离“垃圾人”。远离是非之人、远离是非之地、远离是非之事,如果不幸遇到了,慎重而迅速切割,不要被这些人黏上,更不要跟他们讲价钱、谈条件,因为这样的破格获取的垃圾人,本身就是低层次的人,理他你就上当了,他会把你一起拖入深渊,进入低层次的争斗,甚至情绪和意气还会影响你的思维和价值观,让你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而对方,看到的只有利益,这样的争斗本身就是个“坑”。老虎看见一条疯狗,赶紧躲开了。小老虎说:“爸爸,你敢和狮子拼斗,与猎豹争雄,却躲避一条疯狗,多丢人啊!”老虎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小老虎摇摇头。“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老虎点点头。“既然如此,咱们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不要与那些没有素质的人争辩,微微一笑远离他,不要让他咬到你。这个必须看明白,因为许多人正在和疯狗斗!作为老虎,远离疯狗就是“清”。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33078/22e7f9751c66147c.jpg)
还有一种“清”是清醒,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遇到乱局先保全自己。这是儒家的求全思想,在孙子兵法里面也有类似的思想。先保全自己,在想着战胜别人。任何没有准备好的斗争,都是鲁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