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华:高考,人生路上的第一场硬仗

作者: 兜是奶茶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13:10 被阅读45次

我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按说没有资格谈论高考。但想一想哪一位治病的医生要先得过病才能为病人治病呢?显然没有得过病并不影响他们给病人治病。所以没有参加过高考,并不影响我关注高考。

                  高考的过去和现在

高考是现在的热门话题,但它不是新时代的产物,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先说说隋朝之前的魏晋时期,那时的人才有推荐官员选拔出来,分为九品,推荐给吏部任用为官。可想而知那些推荐官员们多会推荐自己的子弟、亲戚或者同僚的孩子。寒门子弟往往与推荐无缘,所以那时有“高门无士庶,寒门无王侯”的说法,造成大量人才被埋没。

隋朝统一中原后,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考试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到了唐朝进一步推行科举考试,大量的寒门子弟通过应试取得了做官的资格。有一年新科进士鱼贯而入朝见当时的皇帝,唐太宗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可见当时的科举已经没有了门第界限。

到了宋代,科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也更为规范,他实行“糊名”和“誊录”双保险。所谓“糊名”就是我们现在的试卷密封,把姓名、籍贯都密封起来,防止考官徇私舞弊。“誊录”就是派专门人员把考生的试卷重新抄一遍,进一步防止阅卷官通过辨识学生笔迹,作弊。

明朝是科举考试的鼎盛时期,科举考试的严格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的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三年一次,相当于现在的省考吧。乡试入围的考生第二年参加会试,即国考。紧接着就是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考完次日改卷,第三日发榜,时效之高令人咂舌。到了清代,清政府内外交困,借光绪帝之口颁发谕旨:“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基本上实行的是各大院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导致教育资源极不均衡。而文革的到来,废除了考试,又采取了“推选”的方式上大学。又回到了千年之前的魏晋时期,很多百姓子女与大学无缘,民众怨声载道。

1977年,邓小平同志再次复出,提出了恢复高考——“凡是具备高中毕业或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的人员,自愿报名,统一考试。”

此消息传来人们竞相奔走相告,从此,一代年轻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大批人才被选拔被培养,然后输送到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

直到现在,还常听到有人抱怨高考制度不公:地域的差异,人口的差异,城乡的差异等等,试问天底下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吗?高考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但它能够不论家庭、不论背景、不论金钱、不论地位……完全以分取人,已是目前为止,相对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唯一的方式。

      高考,改变寒门命运的最佳途径

现在的父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下至扫马路的清洁工,上至功成名就的官员,无论是生活拮据的小市民,还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无疑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他们吃过太多没有知识、没有学历带来的苦。

在更多的时候学历是走向开挂人生的敲门砖。现在很多大的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有学历要求,虽然你有很强的能力、丰富的经验,但是学历不达标,你连竞聘的资格都没有,谈何能力,何谈成功?

一些家长认为:女孩子只要形象好、气质佳,多少学点文化,就能嫁得好,过上衣食无忧的上等生活。男孩要的是本事,只要混的好,照样有机会成功。这想法,要是放在十几年前还适用,那时一些人靠着艺高人胆大,专钻法律的空子,走上一夜暴富的行列。但是现在,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再走这条路,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目不识丁的暴发户少了,那些一心等着被迎娶做富婆的“傻白甜”们也就被冷落了。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成都某小学报名,要求家长除了带身份证、户口本外,还要多带一证件,那就是父母学历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这一做法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不管你赞同也好,指责也罢,事实摆在这,以后的社会没有高学历,可选择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而且还会限制未来宝宝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世界500强企业只在名校招聘。一线城市人才入户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虽说学历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学历是万万不能的。作为普通家庭的一员,无钱、无权、无人脉,除了读书你还有逆袭的捷径吗?与其埋怨高考的不公,不如正视它、感谢它,只有高考才能给你鱼跃龙门的机会。

      高考,人生路上的第一场硬仗

高考是从现实迈入理想的最短距离。如果你能脱颖而出,进入一流大学,那里的同学、校友、老师,都将成为你日后工作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毕业后的起点就能高人一截。所以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高考是人生路上的第一场硬仗,打赢了再好不过。即使失利,我们也还有选择,只要活着,只要不放弃,只要你肯努力,上天都会眷顾你。

我有一位同学,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兄弟姐妹多,经济可想而知。她从小就好学、好强,考取了外省的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县城的高中任教。本想着就这样安稳的生活下去。无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弟弟、妹妹,分别上小学、初中,母亲目不识丁。我这位同学一边供养弟弟妹妹们上学,一边自学考研。两年后考上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如今留在了北京工作,弟弟妹妹在他的带动下,也都学有所成,分别在不同的行业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后来我问她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去考研,她说:“当时我的压力太大了,我觉得以我当时的能力,无法承受家中的经济。我要站得更高,变得更强,所以我誓死一拼又考了出来。还好,我把弟弟妹妹们都带了出来,父亲在天有灵的话,也会欣慰的。”

高考是一场硬仗,但他绝不是人生道路上唯一的一仗。人生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仗要打。所以高考中无论是胜出还是失败,我们都要鼓足勇气,再接再厉,因为后面的仗更难打,他不仅要考察你的文化知识,还要考察你的心理、素质、人品、眼光、勇气、毅力、人脉等等。

6月7日高考那天,报出某省一考生,数学考试开考十分钟后要弃考,被拦住后,当场倒地大喊:“数学试卷太难了!”试问这种心理素质,即使在这次考试中侥幸胜出,在以后的考验中,也必定会现出原形。

人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重视高考,全力以赴。但是高考仅仅是高考,他不是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的全部,只要活着,只要努力,总会有机会的。您说呢,我的朋友?


喜欢我,就来关注我

相关文章

  • 王艳华:高考,人生路上的第一场硬仗

    我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按说没有资格谈论高考。但想一想哪一位治病的医生要先得过病才能为病人治病呢?显然没有得过...

  • 高考,人生路上的第一场硬仗(二)

    我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按说没有资格谈论高考。但想一想哪一位医生要得过病才能为病人治病呢?显然没有得过病并不影...

  • 减压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57天。 时间一晃,女儿已长大。人生的第一场硬仗一一高考,来日不久...

  • 王艳华Pythonday03

    Python的面向对象 Java 面向对象 继承

  • 千万里,我牵挂着你

    千万里 我永远牵挂着你 王华 人生就是在路上,一辈子幸福的...

  • 书籍付嘉文支起了到达清华的阶梯

    华讯网河南消息(记者 孙鹏 通讯员王艳彬 )她来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后谢乡娄庄村自五口之家,在今年的高考中,付嘉文考出...

  • 体脂管理教练:王艳华

    健康是什么? 王改:她由于肥胖血压高,中风两次后遗症。 半边手脚弯了。 在家能自理,外出时要坐轮椅,要人照顾。 昨...

  • 2017-07-25

    我叫曹雨,我刚刚结束我人生的一场硬仗,高考。一直以来,爷爷的离世造就内心寻找真相的决心。我相信爷爷的离世有着不为...

  • 青涩记忆

    赠:王艳霞 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 朋友犹如路灯 跟随你的人生之路永无止境 而我只是个陪你走完这一小段路的灯 或许几年...

  • 濮阳广播电视报社工作人员座谈会备忘录

    2020年3月19日,局领导张玉民、李维静召集濮阳广播电视报工作人员座谈会。王艳惠、吕艳梅、苏军辉、王永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艳华:高考,人生路上的第一场硬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mk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