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玉石摊
昆明的太阳真好,不知不觉,阿三来到了东风路边上的古玩市场,整条街人并不多,也是,在这样一个非节非日的时间段,又有几人会像他这般无所事事地在街头晃荡。
开门做生意的古玩商,都十分惬意自在,看上去都自有一番风情雅致。斜靠在藤椅上,左手一支烟云丹青扇,右手一把极品紫砂壶,一席长衫,闭着眼睛,晒着太阳,哼着曲儿,活的那叫一个滋润潇洒。
相对于有店面的古玩商,路边练摊儿的人,就显得清苦些,却也是安详稳当,没有行人那般焦灼急躁。
生意人都知道,干古玩这一行儿,不在乎什么门庭若市,人头攒动。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年不开门,开门吃三年”。练的是眼力,磨的是耐心,做大买卖必须有大气量。
走过几个摊位,阿三在一个老者的摊位前停下。
这位老者端坐在藤椅上,戴着一副墨镜,右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拐杖通体泛黄,色泽油亮,一看就是挂了浆的。左手握着一串小叶紫檀佛珠,正在一颗一颗掐算着什么,嘴唇随着念珠一动一动的,一席青衫,干净整洁,一撮花白的山羊胡在消瘦的脸庞下一抖一抖,脸上泛着淡淡的笑容,好一位祥和老者。
老者面前铺着一张藏式毯,毯子上,就摆着两件玉器。
阿三蹲下将其中一个玉观音拿在手中把玩,老者也不言语,只是颔首微笑,轻轻地点了点头。
这玉观音触手温润,通透无暇,一看就是一方好玉,刀法简约不失大气,可惜无落款,非行家看不出这是谁的作品。
阿三把玉观音放回原位,拿起旁边那块淡黄的三角形玉,这块玉上有些古朴的龙云纹,看上去像一张狐狸的脸,他拿起玉石迎着阳光,想看看玉的透光度,当玉石擦过鼻尖时,一股淡淡的气味,虽极微弱,却让他感到一丝异样。
这气味勾起了阿三记忆深处的某个记忆,那是他在执行渗透任务时,用匕首将一名放哨的匪徒割喉,血喷了他一脸,一吸气弄了一嘴,那种咸咸腥腥的感觉,至今记忆深刻。
对!这块玉上的气味是血腥味!
看成色这应该是块老玉,为何历经百年还带有血腥味,难不成是长时间在血液中侵泡。
就在阿三沉默不语时,老者说话了:“年轻人,放下手中那块玉吧。那是块不祥之物,我受人之托,在这里等一个有缘人,来取这块玉。那玉观音就不错,戴在身上,得观音加持,平安无忧,不是很好吗?”。
不知怎的,阿三总觉得这块玉里有故事,这是一块不同寻常的玉。
于是问道:“大爷,这块玉叫什么?这图案又是什么?”
老者微微一笑道:“年轻人,莫打听,与你无缘莫起心,不然平白生起诸多事端,徒增烦恼惹出太多苦。”
阿三不由得有点儿差异,更加好奇地问道:“大爷,别人做生意,都是想方设法地让别人买自己的东西,你却一值劝我别买,真是奇怪。我只是想知道这块玉的名字,还有这图案是什么?您就不能告诉我吗?。”
老者听后,右手拿着拐杖探索性向右边敲打了几下,碰到一个箱子,说道:“年轻人,打开这箱子,里面有张相片,若你能答出相片上那个人手中拿的是什么?我就告诉你这是块什么玉。”
原来他是个盲人。
阿三照他说的,从箱子里取一张老照片。
照片里,一个人趴在昆明的老城门上,端着一支狙击枪,正在瞄准。
因为头上的伪装遮住了脸,看不出这名狙击手的长相,单看穿着,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抗战时期。
参加特训时,阿三曾学过辩别照片真伪的技巧。从拍摄角度以及采光来分析:这张老照片是真的,不是P出来的。
但他手中的枪,让阿三感到很震惊。
那支枪赫然就是VSS,而且和他所用的VSS是同款,
不!准确地讲,应该是一模一样!
阿三的VSS是改装过的,其射程,精准度以及穿透力都堪比目前世界一流的狙击步枪。而且他的这把VSS是队里给的,说是一个道长送来的。最奇怪的是照片上的那把VSS枪管侧面竟然和他的这把一样都刻着一个隶书“珠”字,这太不可思议了!
退一步讲,VSS狙击步枪最早出现在1980年,前苏联造。在车臣作战的俄罗斯特种部队经常使用这种武器,其中部份流入车臣武装组织手上。2004年别斯兰人质危机中俄罗斯特种部队亦有采用。这样一支1980年苏联造的狙击步枪,怎么会出现在三四十年代的战场上,太匪夷所思了。
我越来越觉事情有点莫名的诡异,但我还是回答了老者的问题:“这是一款前苏联造的VSS无声狙击步枪,不过,怎么会出现在这张老照片上?!这真是太奇怪了。”
听完阿三的回答,老者平静的脸突然有了一丝波动,一闪即逝。他把手中的拐杖放掉一边,向前左右摸索,说道:我可以摸摸你的脸吗?
阿三不明所以,但还是抓住老者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脸上。当然全身随之进入高度紧绷的状态,以应对突发情况。
老者枯老似树枝的手掌在阿三的脸上摸来摸去,嘴里还嘟囔着:“来了,终于来了。”
阿三看到他嘴角在微微颤抖。
摸了好一阵,老者抓住阿三的手,问道:“你是否姓秦名三字汉生。”
听得老者一声“姓秦名三字汉生”,阿三瞬间呆立当场。
阿三是个自认为很淡定的人,但就在老者讲出这句话时,他的心像被一种东西击中,漏了一大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