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茫茫,光阴有限,
算来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
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
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这是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一段话。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人们每天忙忙碌碌、步履匆忙、神色困倦,疲惫不堪。
即使现代社会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各种的宴席、聚会,然而觥筹交错,曲终人散之后,更加落寞。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聚会是一群人的孤独。”
我们有时之所以落寞、无助,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的静下来,没有真正感受到那种闲适的、幽静的清闲时光。
唯有透过静心闲适,身心才能得以陶养。
就如我们今天的诗人,混沌半世,每天醉生梦死,后在寺中遇到一位高僧,经高僧点拨,遂顿悟,心境豁然开朗,发出这样的慨叹:“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时运不济,遭遇流放,极度消沉,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一个暮春的清晨,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诗人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去了。
于是,他强打起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要借欣赏春色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诗人无意间碰到了一位老和尚,于是一起谈禅论道,吐露心中的不快。
许是在老和尚的开解下,诗人顿悟到了如何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与心态。
在面对惨淡现实时,只有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或许生命应该像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或者如李青莲,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不是让没有止尽的无聊麻痹自己,消沉地等待奇迹,或者等待死亡。
“浮生半日闲”里蕴含着深深禅意,也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中,半日闲才是最为难得的事啊!
李涉,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今河南洛阳人。
早年由生地洛阳客居到梁园,后来又逢兵乱,就举家到南方避祸,与其弟李渤一同隐居在庐山香炉峰下。不久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朝廷认命他为太子通事舍人。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他就因僭越礼仪被贬为峡州司仓参军。
他在峡中蹭蹬十年,沮丧又无奈。只能将愤懑寄于诗词之中——“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文宗继位,天下大赦,李涉也遇赦北还,从而得以回到洛阳,常年的贬谪生涯让他意志消沉,无心官场。索性就在少室山隐居。
文宗大和中期,朝廷征召他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李涉再次打起精神为国尽责。
但不久又因犯事惨遭流放,这次打击不仅让他对官场绝望了,对人生也不抱希望了,终日恍恍惚惚,醉生梦死。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在寺壁写下《题鹤林寺僧舍》: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唐•李涉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
诗人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强:勉强。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
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
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
“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
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
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诗人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
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