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赤壁赋》

作者: 远秋yh | 来源:发表于2015-09-12 21:53 被阅读406次

前日备课,题中有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面颇觉熟悉,一面却又已想不起出自何处。于是百度之,原来是《赤壁赋》里的句子。早些年能倒背如流的文章,没想到现在竟然相见不相识,也是莫大的讽刺。但倒不妨碍我再回味一遍。

文章里是这样说的:

壬戌这年七月,苏轼跟好朋友们乘船到赤壁玩耍,夜晚清风惬意,明月迷人,大家一边吟诗一边喝酒,玩得非常爽快。而江上景色也愈发迷人,水光接天,白雾绕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已经乘风而去飘摇到了仙境。于是大家都嗨了,有人敲着船舷打起节拍就用一首《月亮之上》引爆了全场。可没想到气氛刚要达到高潮,一个老兄却突然吹起箫来,箫声虽美,却悲伤至极,听者伤心,闻者流泪,把party的气氛瞬间破坏了。

于是苏轼不开心了,就很严肃的问他:"你这是要闹哪样?"这位老兄就说了:"你看啊,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是当年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种凄寥的句子就是当年他被打败后写的句子。可是他刚下江陵的时候,统帅着遮天蔽日气势恢宏的船队,站在船头踌躇满志雄姿英发的饮酒赋诗,也算是一世的英雄了,但他现在又在哪儿呢?而我们呢,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广大天地之下我们如此渺小,时间长河之中我们如此短暂。寄情山水,也只能幻想与女神同游;时光荏苒,也只能感叹理想不复存在。能不叫我忧伤吗?"众人听了,都低头沉默不语。

然而苏轼却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也好意思说是看着眼前的水月之景的感悟?让我来告诉你吧。”于是众人抬起头来凝神望着苏轼,静静等待着他的高论。“水流不停,却并非真的远去;月有盈缺,却并非真的变化。如果用变的眼光来看,即便天地在当下的样貌也只能保持一瞬间;而用不变的眼光来看,则我与世界同在,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况且天地万物,非你我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而此时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却毫无保留的让你我可以尽情感受这自然的声色,这才是造物者给予的馈赠啊!

这位老兄听完这番话语,终于豁然开朗,“满上满上,喝个痛快,吃个精光!”于是众人醉翻在船,睡得都不知道天亮。

读罢,我不禁感叹,苏子真乃智者,古人诚不欺我也!

附:

《前赤壁赋》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相关文章

  • 再读《赤壁赋》

    前日备课,题中有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面颇觉熟悉,一面却又已想不起出自何处。于是百度之,原来是《...

  • 生命的境界 ——再读《后赤壁赋》

    生命的境界 ——再读《后赤壁赋》 说到生命的境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说清楚怕是不...

  • 【书评】佛印与苏东坡

    张瑜 再读《苏东坡传》,心境和感受都有所不同。专门看了看《历史那些事儿》中讲苏东坡的部分,最近又在学《赤壁赋》,再...

  • 又遇苏东坡

    今天再读《赤壁赋》,又遇苏东坡,感觉修行也增长了一些。 小学时读《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等诗歌,感觉诗...

  • 再读《赤壁赋》:水月的升华

    《赤壁赋》中耐人寻味的水月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说的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

  • 风月在怀——再读《赤壁赋》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皆空明如水,映照我心。 流落于黄州的苏轼,内心的失意与沮丧不言而喻。在风清月明的夜晚,极目...

  • 力行知道(苏轼·赤壁赋)

    【编者语】《赤壁赋》是怎样的一篇作品呢? 初读,会因其文辞华美而赞叹;再读,会被其阐述的人生哲学而打动;但若读者懂...

  • “说回来”——再读东坡《前赤壁赋》

    小儿今年课本里,有东坡的名文《前赤壁赋》。跟着他,又复习诵读了几遍。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中间的这几句:...

  • 临帖 21-12-13

    赤壁赋

  • 赤壁赋 (前赤壁赋 )/苏轼

    赤壁赋 (前赤壁赋)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赤壁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gp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