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罗辑思维•得到学习区读书心情随笔
文摘:怎样判断是人还是猿?_9则(20180116)

文摘:怎样判断是人还是猿?_9则(20180116)

作者: TXB | 来源:发表于2018-02-07 18:26 被阅读13次

    变换学习场所、交叉混合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世纪70年代,有三名心理学家在密歇根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场合学习,最后发现,在同一间屋子里学习的小组平均能够记得40个单词中的16个;在两间不同屋子学习的小组平均能够记起来24个。也就是说,变换了学习场所之后,学生的记忆力提高了40%。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坦率地说,我们并不完全清楚内在的机制。有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供记忆利用的背景信息会更多。所以,如果你要准备考试,不必总是在教室里背书,试试看去公园里、咖啡馆、操场上温习功课,说不定效果更佳。当然,变换背景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不能轻易地被外在的事物分心。

    说完变换学习场所,我们再来说说交叉混合学习。如果你想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是从头到尾学完经济学,再从头到尾学完管理学好呢,还是几门课同时学习好呢?

    你听说过刻意练习,也听说过一万个小时定律,这都是教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一种技能。这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是有的。通过反复地练习,比如练习挥拍,而且是按照教练教的标准姿势练习,久而久之,就会让你熟能生巧。但是,到了球场上,你只是挥拍就行了吗?不是的,你还需要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作出判断。那么,你需要的是适应各种情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通过重复练习一个动作就能掌握的,而是要有意地进行交叉训练。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找两组孩子扔沙包。一组孩子是练习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朝一米以外的靶心投掷,第二组则练习向两个远近不同的靶心投掷,一个半米远,一个1.2米远,每次投掷都是远近交替练习。到最后测试的时候,心理学家让孩子们朝一米之外的靶心投掷。哪一组的成绩更好?跟直觉相反,第二组孩子的成绩更好,尽管他们从来没有专门练习朝一米之外的靶心投掷。这是因为交替训练强化了他们的动作意识,也就是说,使得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都能更加得心应手。体育教练总是会让学生交叉进行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也是这个道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辨别细微的差异,让大脑随时准备应对意想不到的事情。

    ——何帆《第七感2: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怎样判断是人还是猿?

    那我们现在是怎么确认那些几百万年前的灵长类不属于人类呢?毕竟不能亲眼所见。

    所以我们只能靠间接证据。

    最简单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些:

    一个是对比脚的样子,看看大拇趾跟脚上其它四个脚趾是不是朝一个方向,是不是都向前的。

    只要我们看到这一个差异,就应该意识到哪边的物种离人更近。如果是左边那种,一定不可能是人类,那种脚还是一种适合抓握的形状,也就是说它还生活在树上,面临的生存压力跟环境选择跟其他的猴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如果是右边这种,起码可以说明它是以直立行走为主的,因为只有五个脚趾头全朝前,才有可能统一地高效率地向后蹬地,才有可能快速直立奔跑。

    而且也因为这样的模式,粗壮的拇指开始承担全身40%的体重了。那你现在可以不用脱鞋,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光着脚,双脚大拇指同时受伤了,不能着地,你走路受到的影响会不会非常大呢?但是现在你再想,如果你双脚受伤只是小拇指的话,你走路受到的影响是不是小很多呢?这个就是大拇指结构上的变化对直立行走的影响。

    有的时候脚掌的化石证据更加间接,比如说通过脚印来判断。

    1976年,在坦桑尼亚莱托里发现了一串脚印,这里从前是活火山,火山灰落下来,人一走就会形成一串脚印,考古学家最初以为那些脚印是几千年前的人类踩出来的,但通过精确的测量发现,这是350万年前的。

    一串脚印

    看了上图,结合我刚才说的知识分析一下,这串脚印能说明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串脚印,五个脚趾头都是朝一个方向的,就说明它是直立行走的,而且大脚印旁边还有一串平行的小脚印,说明当时很可能是一位母亲牵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紧紧贴着妈妈,走在当时还是泥潭一样的火山灰里,也许它们是在找吃的,也许是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所有这些结论,都是我们通过间接证据推导出来的,谁也没见过这对母子牵手直立行走的样子。

    还有一个可以辨别是人还是猿的证据,就是对比手上的拇指。我们的拇指跟其他四个手指头距离比较近,可以做掐指一算的动作,你可以试试,拇指跟小指、拇指跟无名指是可以轻松地掐在一起的,但是这个动作对黑猩猩来说是完全不能做到的。

    黑猩猩(左)人(右)

    看了上面这张图,你就知道黑猩猩为什么做不到了。

    另外你还可以试试平伸手掌之后,大拇指水平地画圈,这个动作也是只有人类才能做出来的。

    我们的手指能完成更精细的操作,比如说从地上捡起一根针,我们是可以用食指+拇指的指尖把它从地上捏起来的,但是黑猩猩做不到这一点,它们虽然也可以用手指在地上捡东西,但是必须用两根手指的指肚捏起来,这个动作有点像我们平时捏一张银行卡那样,必须用指肚才可以。

    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手指上每平方厘米有1400多个触觉小体,它们都紧贴在皮肤下面,每个里面都有许多神经。哪怕是在指尖密度也很高,就是这些变化,才让我们能使用骨针缝衣服,使用画笔画出蒙娜丽莎。

    哺乳类动物的前肢演化出分叉式的、带指头的手大约是在4000万年前,那个时候灵长类最早一批动物出现了。而和现阶段人类很像的那种手,就是拇指跟另外四指可以垂直的手是在200万年前才出现的。而可以自由灵活转动,拇指跟小指、无名指对掐的手是在20万年前才出现的。

    除了手跟脚上的简单特征,还有很多部分也是因为人类祖先经历的环境跟黑猩猩原本的环境相差太远,也有了大幅的变化。而要让环境筛选出这些特征,只能靠时间,可时间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所以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很多好脾气的朋友问过我,为什么世界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有些脾气很坏的“烂人”,反而获得了爱与财富等等各种好处,我这么善良却得不到这些呢?我个人认为,因为敢表达恨意的人,就有了机会获得救赎。

    ——武志红《情感09 |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


    两个不平等实验

    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些学龄前的儿童,给他们玩玩具,然后实验者要求这些孩子把玩具整理好,接着奖励他们把玩具收拾好的行为,给他们发贴纸,不过不是根据孩子们干活时的表现好坏来发的,而是随机的。有的孩子得到了四张贴纸,有的只得到了两张。

    实验结果发现,孩子们不开心了,哪怕是三岁左右的孩子,发现自己只有两张贴纸的时候,也会提出抗议,而那些得到了四张贴纸的孩子,因为其他孩子的抗议,变得非常沮丧,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贴纸分出去了,不过他们最多只会分出去一张。

    你看,哪怕是贴纸这种完全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东西,对于还没有任何社会意识的孩子来说,就已经足够引发公平与否的问题了。其实不只是人类会在不平等面前感到不满,连动物也是一样的。

    科学家们还做过另外一个实验。他们训练猴子用硬币来换黄瓜片吃。当把猴子两两分组之后,实验者给了其中一只猴子更好的奖励,一颗葡萄。之前那些得到了黄瓜片,也吃得很开心的猴子就很生气,有的拒绝给出自己的硬币来换黄瓜片,还有的干脆直接把黄瓜片丢向了实验者。

    听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中国那句老话:“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你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无论是猴子、孩子,还是普通人,没有人会喜欢不平等。而所谓的不平等其实都是比较出来的,现在的穷人可能过得比从前的帝王都要好,家里有电,有热水,有马桶,有冰箱,有空调,有网络,还有很多从前的富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但人们还是会因为自己没有其他人富有而感到不安。

    文章里说,这种不安不但会影响人的健康,还会导致穷人做出糟糕的决定,比如赌博,或者买彩票。要知道,中彩票大奖的概率,大约是三亿分之一,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但是穷人就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喜欢买彩票,所以在美国,博彩业也有一个很讽刺的称呼叫“穷人税”,“tax on the poor”。

    其实不管哪种社会,哪种意识形态,都会强调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问题,因为就像文章里说的,一个财富分配不平等,大量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的社会,其实是没有真正的赢家的,有的只是无数的输家而已。

    ——马徐骏  《纽约客》| 为何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美国也有国有企业

    “9·11”的时候,我在美国,拉登派人撞楼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在看直播。我后来就想,这是谁家的楼呢?8个楼全倒了。后来我一研究,发现是一个由州政府管的国有企业。中国那个时候,民营企业正在大举进入房地产行业,我就想美国这么市场经济的国家,怎么市中心的商业性房地产还交给政府的国有企业来搞?研究后我才知道,是因为纽约市的地铁、水厂这些公共事业领域的企业都是亏损的。你如果要让它们盈利,就必须涨价。涨价就会影响民生。

    政府后来想的办法,就是把市中心最好的土地拿来搞国有的房地产公司,物业由州政府的企业来拥有,交给民营机构去维护,然后房子出租赚来的钱,拿去补贴纽约市的那些地铁公司、水电气等公司的窟窿。但是,前提是这些市政公司维持烧钱状态的同时,必须给民众提供好的服务。

    ——宁向东《157讲:三轮模型 | 企业的底层逻辑》


    很多违背理论的行为,源于我们感性的想法和做法, 有些时候会引导人们前赴后继,一代代地尝试着失败。

    比如说在股市上试图通过各种赌徒式的行为长期挣钱的想法,就是被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错误,却有一代代的人不断尝试,不断失败。这里面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直觉的理解力其实受限于我们生活的小圈子。

    ——吴军《第029封信 | 发明背后的逻辑——飞行》


    陈寿写的不是《三国志》

    那么从名义上说,汉、魏、晋三朝一脉相承,如果要确保晋的正统性,就必须承认魏的正统性,而承认了曹的正统性,也就意味着必须取消蜀汉和东吴政权的正统性。这就是说,汉朝之后是魏,魏朝之后是晋,蜀汉和东吴只是魏朝周边的割据政权。但历史真要这样来写的话,太有点不顾事实了,不合适,而政治正确又必须保证,这该怎么办呢?所以陈寿其实分别写了三部书,分别是《魏书》、《蜀书》和《吴书》,并不是一部名叫《三国志》的书。

    这里有两点值得留意,一是他把刘备政权的历史叫《蜀书》而不叫《蜀汉书》,二是只在《魏书》里边给皇帝列本纪,而蜀国和吴国的皇帝只列传记,比如刘备的传记不叫《昭烈帝本纪》,而叫《先主传》,而且《蜀书》的开篇竟然还不是《先主传》,而是在刘备之前拥据四川的刘焉和刘璋的传记。这种非同寻常的写法,就是为了让蜀汉“去正统化”。

    ——熊逸    43.2 | 《三国志》不叫《三国志》


    方法: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要想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开始的30天是最困难的,但只要撑过去,就代表你已经完成了养成这个习惯的95%以上的工作。这是畅销书《如何改变习惯》的作者、高效学习者斯科特·扬(Soctt Young)的观点,他曾用1年的时间学完麻省理工学院4年制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如何撑过好习惯的前30天?他总结了3种技巧:

    第一,写下计划,做出承诺。斯科特·扬认为,一个月最好只改变一个习惯,因为意志力有限,同时进行两到三个,大多都会失败。当你习惯遵守对自己的承诺后,改变习惯就成为你的一个技能,之后要养成其他习惯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他建议,养成新习惯前最好写一份声明书,里面要列出计划的内容、实施时间段、以及为保证计划成功你需要遵守的规定(通常不超过三条)。

    第二,把30天分成5个阶段。斯科特·扬把30天分成了五种阶段,并提醒了在各个阶段可能会遭遇到的困难。首先是,全速起跑期(前3天),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就把干劲用光;然后是,疲惫放缓期(4-10天),这是大部分人最常放弃的时间点,原因可能是在第一阶段就把干劲花光了,或是制定的目标太大,可以考虑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几个30天计划;接着是过渡期(第二、三周),这个时候你有点习惯新的习惯了,容易误以为自己已经养成了新习惯而放弃,这时你需要建立一些提醒机制;之后是颠簸期(第二、三周里的某段时间),这时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安排会出现,比如朋友约你玩,或者临时加班,你可能就会中断习惯,;最后是稳定期(第四周),这时要注意,如果一不小心失败,你还是得从0开始做起。

    第三,好计划的3个特点。斯科特·扬提醒人们在制定计划时,要特别注意3点:简洁性,“制定计划的黄金准则就是极简,规则愈少,遵守起来愈简单”;灵活性,“过于僵化,太苛刻的计划通常很难完成,过于灵活,习惯就很难坚持。需要找出平衡点”;而突发事件是养成好习惯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前进行筹划。

    ——李翔知识内参


    健康:最佳饮食方式评选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1月初推出了一个年度最佳饮食排名,对40种不同饮食方式进行了分析。这项排名邀请了25位来自营养学、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领域的专家,对不同的饮食方式进行打分。打分参照的标准是:是否容易遵循;营养是否全面;是否能安全有效地减轻体重;是否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或心脏病。

    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介绍了这项排名。你也可以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网站查看完整的排名信息(health.usnews.com/best-diet/best-diets-overall)。

    并列年度最佳综合饮食方式的,是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又称控制高血压饮食)。

    地中海饮食的核心食物是全谷物、蔬果豆、草本香料、坚果、橄榄油等健康油脂,并且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和海鲜,摄入分量适中的乳制品,尤其是酸奶和传统奶酪等发酵乳、鸡蛋、禽肉,少吃红肉和甜食,常用饮料是水和红酒。地中海饮食还很重视适量的运动和社交活动,倡导和亲朋好友一起享用美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对心脑血管健康、癌症和糖尿病的防控都有好处。而且,并不像之前人们所担心的,橄榄油、牛油果和奶酪这些地中海饮食配方不利于减肥,恰恰相反,地中海饮食模式对体重控制也有帮助。

    得舒饮食原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血压健康。这种饮食方式的重点是,控制钠的摄入量。我们主要通过盐来摄入钠。这种饮食方式提倡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甜品和红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钙、蛋白质和钾的全谷物食物和蔬菜。得舒饮食在保持血压健康和体重控制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可能会让一些人意外的是,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生酮饮食在40种饮食方式排名中倒数第一。生酮饮食的特点是摄入极低的碳水化合物和极高的脂肪,以强迫人体燃烧脂肪。生酮饮食法不吃面食、米饭、玉米、豆类等主食,而吃大量的肉类。生酮饮食法走红,是因为这种饮食方法能够在短期内使体重下降,但是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研究能证明这种饮食方法有长期健康益处。

    以上就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健康饮食方式的评选和介绍。

    ——李翔知识内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摘:怎样判断是人还是猿?_9则(2018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ua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