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境界不同,见解不同~~~很妙的比喻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精通心术,善能调伏心猿意马,故名意断。
有一天,老和尚叫徒弟们摆设擂台,公开对心经。并订立原则:凡能对上心经的人,不但赏赐五百个铜钱,还可以进入寺里,吃最好的斋菜,住宿最高级的禅房。
由于条件优厚,从朝至暮,上台对心经的人的确不少,但都败下阵来。
老和尚看看已经日落西山了,正想回寺,却看见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太婆,手里提着几双烂鞋,向着擂台走来。
意断站在台上很轻蔑的说:「你来对心经?」
老太婆说:「没钱买饭吃,只好如此了。」于是一僧一俗,便对起心经来。
老和尚往自己头上一指!老太婆却往自己的脚一指;第一个回合,算是对通了。
接着老和尚他又摸一摸肚皮,她却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他伸出五只手指,她出示出八个手指。
他左手向下偏斜,她右手向上举起。
四个回合过后,意断老和尚惊喜的说:「妙哉!妙哉!请呀!」
就这样,老太婆被迎进寺里,吃上好的斋,住上等的嘉宾房,并获得五百个铜钱的赏赐。
意断老和尚对于老太婆的才华,敬佩得几乎五体投地。
徒弟甲问:「师傅,老太婆的心经对得如何?」
意断无限感慨的说:「唉!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我的心经给她对绝啦!
老和尚解释给小和尚听;
我说:头顶青天;
她说:脚踏大地。
我说:满腹经论;
她说:稳坐莲花。
我说:学富五车;
她说:才怀八斗。
我说:请上西天;
她说:击倒泰山。
啊,真了不起呀!
因此,徒弟们对老太婆也不敢怠慢,侍奉更加殷勤周到。
但忍不住好奇,徒弟乙问老太婆:「你老人家是如何能够对得上我师傅的心经呀?」
老太婆说:「那有甚么困难呢!
他问:你是补帽的吗?
我说:我是补鞋的。
他问:是不是用牛的肚皮补呢?
我说:是用牛的屁股皮补的。
他又问:补一双鞋给五个铜钱行吗?
我说:不行,要八个铜钱。
最后他嫌八个铜钱太贵,叫我走。
当时我的肚子饿得要命,就举手想打他,俗语说:鬼都怕打,所以…。」
老太婆还没有说完,和尚们早已捧腹大笑,东歪西倒…。
同样是一个动作,由于老和尚与老太婆的心思不同,见解不同,境界不同,所以想法与意念都不同。
以此类推,世界上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由于各人的思想不同,学问知识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立场与角度都不同,见解也就不能一致。
而人又是最固执的动物,每每固执自己的见解是对的,而强说他人的不是。
所以,基于妄想识心的分别,基于自我主观的执着,世间上的确是没有真实的是与非。
〖活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的很『伤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闷』。
如果你的生活以【宽容】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幸福』。
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快乐』。
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你会活的很『愉悦』。
人有两条路要走,
一条是【必须走】的,
一条是【想要走】的。
你要把【必须走】的路,走的漂亮,
才能把【想要走】的路,走的精彩。
好文章与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