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庸》是一种心法

作者: 小原的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21:07 被阅读0次

武侠小说中的“心法”到底是啥?

剑谱啊拳谱啊步法啊,都比较好理解,可是“心法”这玩意儿好神奇,在心里背一背,运气什么的,功力就增强了,这是武侠小说创造的玄学啊!

而《中庸》就是孔门传授的心法。

《大学》中“格物致知、意诚心正”的具体解释,都在《中庸》里面,它的核心就是一个字——“诚”。

我目前只读了《中庸》的一半,其中部分内容有所感,记录如下。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就是说,喜怒哀乐这些感情,没有发出时,人是刚好适中的。如果要发出来,也要合乎节奏,有所缘由。适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气,是万物运行遵循的大道。人能够做到适中、和气,则天下万物各归其位,生长顺遂。

按照这个心法,真是能与万物和谐统一,相生相长。

所以武侠小说中那些得道高人,为什么都一副老神仙的样子,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不是武功招式有多厉害,往往是“心法”修得好,功力才深厚。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很多人每天都在喝水吃饭,但真正能品尝滋味的人,却非常之少。

吃饭时在想挣钱,该挣钱时又想着吃饭,心不定,念不正。

在纷繁世界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不容易,找到了也不一定能守住。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说:人人都说“我很聪明”,但是被别人驱赶到网里、陷阱里,不知道早早避开。人人都说“我很聪明”,但是让他们保持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都保持不住,就变样了。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一样的道理。


孔子身边最得力的一个弟子——子路,死后被砍成了肉酱,直到死之前,他还在说:“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他在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

子路这人年轻时就好勇斗狠,跟在孔子身边多年也没有学会儒生那一套彬彬有礼的气质。《中庸》第十章记录了他和孔子之间的问答。

子路请教孔子,怎样才是“强”呢?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41,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孔子说:你所问的强,是南方人的强?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要学习的强?

用宽容柔和的方式来教诲人,不报复那些不讲道理就侮辱我的人,凡事忍耐,不与人计较,这是南方人的强。也是君子愿意去持守的。

全仗意气用事,天天带着兵器,睡在盔甲上,坚持到死都不满意,这是北方人的强。也是有勇气、好争闹的人愿意去持守的。

君子认为的强,是以和待人,不随流俗,保持中道,不偏不倚,这是真正的强!

国家走上正道时,还能保持没有发达前的操守,这是真的强!

国家混乱无规时,任仍然能到死都不改变平生气节,这是真的强!

孔子这段话,前面一段多少有点地域论了,放在现在肯定引起网友激烈讨论。但是后半段对国家之强的论述,太深刻了!

子路最后应该也是保持了临到死都不变节,要守礼,是个真正的强者。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孔子说:鬼神的功效可太大了!它看不见,听不着,但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能使天下的人都斋戒清洁,穿正式的衣服去祭祀,这股气聚集在一起,就好像它在我们头上,在我们身边一样。鬼神是隐蔽的,而又如此明显,真诚对待它是无法掩盖的,这就是中庸之道。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可能就是从这来的。


子曰:“......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周朝以礼治天下,各个阶层都要守相应的礼节,但是有一个礼是不分贵贱,从天子到庶人都一样,就是要为父母之丧守孝三年

古人守孝是真的很严格,适龄婚配的子女要延期,当官的要丁忧三年,那时候平均寿命不过三十几岁,就这么空着三年,可见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父母的孝顺。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

这一章孔子讲了孝道,具体在祭祀中各个年龄、阶层的人要怎么做。

读完这章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传统红白喜事要搞得那么复杂,场面那么大,礼节那么多。体现整个家庭对这件事的重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也是在选拔人才。

那时候年轻人要想出头,往往是要靠长辈、族人提携。在红白喜事或者祭祀的时候,族人可以聚在一起,一个年轻人如果尊老爱幼,行走坐卧,说话办事都特别妥帖,这种大场面也能张罗得滴水不漏,就会得到更多人的赏识,从而得到更多机会。

所以传统中的“礼”不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节、礼貌,还承担选拔人才、齐家、治国的作用。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天下通行的德行有三种:智、仁、勇。

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便接近智,努力行善便接近仁,知道廉耻便接近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么修身了,知道怎么修身,就知道怎样管理众人,知道怎样管理众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孔子说:凡是治理天下有九种经常不变的法则: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礼敬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揽百工,安抚远方的人,感服各国诸侯。

孔子这一句话,概括了经济、政治、价值观、文化等各方面,难怪汉朝确立之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请问,谨慎地思考,清明地辨别,努力地实践。

我们都不是圣人,不是天才,没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大脑,钦点的金手指。一个普通人要想逆袭,就是做到这5点!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没有笨人,只有懒人!

意思是:别人用一分力气能做到,我用百分力气去做它;别人用十分力气能做到,我用千分力气去做它。如果能用这方法去实行,虽然是愚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虽然柔弱的人,也变得刚强。

可现实中很多人,不仅看不到别人用了百分千分的力气,只看到别人的成就,就妄想着自己花一分力气也能做到,做不到就放弃了,觉得自己不行不适合。

认准一件事,就要坚持做下去,总会有收获的。


“诚者,自成也;道者,自道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这两章有点纯哲学的味道了,讲述诚与人的关系。

完成自己的人格,就是仁;完成其他万物的自然性格,就是智。

难怪不论儒释道哪一家,都有要求信众要“心诚”,因为“不诚无物”。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我们说天,不过是一点一点的光亮,可是汇聚成无穷的宇宙,就可以负载万物,日月星辰都在其中;

我们说地,不过是一小撮一小撮土,但是汇聚到一起变得广大深厚,就可以负载三山五岳也不觉得重,黄河大海也不会泄露;

我们说山,不过是拳头大的石头泥土累计而成,但成为广大的山岳时,草木生长,禽兽栖息,宝贵的矿产也可以开发;

我们说水,也是一小勺一小勺积累的,等成为深不可测的海洋时,鼋鼍蛟龙鱼鳖等都在其中畅游,财物也从中生殖出来。

天地的道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至诚对待万物,没有二心。

用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把一件事一心一意地做下去,一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愚昧的人总是自以为是,地位卑贱的人总是擅自决定那些不该他管的事;生在现在这个时代,反倒实行古老的思想和法则,这样的人,灾祸就会出现在他身上了。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君子的举动可以世世代代为天下人的常道,行为可以世世代代的为后人效法,言语可以作为后代的准则;时代虽远,后人却会一直仰望,立在现代也不会有人讨厌。

这就是君子!


#齐帆齐2022年写作营 第49篇 3444字 总74901字#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中庸》是一种心法

    武侠小说中的“心法”到底是啥? 剑谱啊拳谱啊步法啊,都比较好理解,可是“心法”这玩意儿好神奇,在心里背一背,运气什...

  • 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五讲)

    来,今天我们继续解读中庸。我们之前讲了中庸的内功心法,讲了中庸的执行方式,讲了次第和每个层次的检验标注,那根据马斯...

  • 《大学中庸正解》简介

    《大学中庸正解》是月牙山人依据南宋朱熹《大学中庸章句》译著的儒家心法。译著本着天下为公、科学民主原则来阐述儒家思想...

  • 100天Day41最高境界:中庸之道,就事论事

    曾国藩「挺经」十八个心法有个更高维度的逻辑:中庸。这个心法也是曾国藩回归儒家思想的一个表现。 人心是险恶的,奸诈的...

  • 百日成长第五期《中庸》

    百日成长第五期《中庸》 7月26日 第一课 《中庸》作者子思承接的是孔子的思想,被称为是孔门心法。子思是孔子的嫡...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01

    我們把《中庸》和西方知識的客觀性來分辨一下。《中庸》是儒家的心法。堯傳舜的時候,是“允執厥中”。舜傳禹的時候是“人...

  •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28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也是這個樣,也是守先王這個心法,《中庸》是對這個心法進一步的說明。“以天下之大聖,行天下之大事,而...

  • 读《中庸》偶得(一)

    《中庸》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著,为儒家心法,是儒家四书当中最重要、最深刻的一部经典。 最近读《中庸》时,读到一句话...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1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1 《中庸》一书,乃是众多的圣人代代相传的心法,子思惧其时间久而失真,故书写成书,以告诫后...

  • 【原创】中庸之道并非只做老好人

    文/筱莞尔 中庸之道是一种智慧。 中庸说得是人不管是做事,还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中庸》是一种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vs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