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25日凌晨
许知远采访王石,王老板说:“天使与魔鬼,只是一念之差。”斩钉截铁的言语,却是因某一小事的顿悟,或许在这种认知之中,需要宗教的关怀和忏悔的态度。评述一生,何不在天使与魔鬼之间游走呢?
一念之差,即完成选择的拐点,如何确定临界状态,依旧是个难以规范的东西。近期在时间的轴线上发现了自己“可耻”的一面,经过几次经验得知,有些东西是难以控制却也可以克服的。
在济南工作期间,由于厕所设置的不同,观感差异明显。进入男厕之前,有个两米长的简短通道,左侧是三个洗漱池和一面镜子,右侧是热水器和女厕的门口,推开女厕的门是洗拖布的水池,旁边便是女厕的另一个门,打开后上台阶,就可以完成如厕。当然,在窄小空间里,努力营造安静与保密的氛围必不可少,而且在男多女少的工作环境中此中设计中规中矩,但可笑的是厕所门板与地板之间有大概15厘米高的支撑镂空设计,这个设计给某些窥视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有一段时间,我在思考这15厘米的意义和价值,无聊吗?非常无聊。
在办公室静坐三个月,发现自己有个“毛病”,游走于天使和魔鬼之间。进入男厕之前会不自觉地将目光右转,却扭捏地保持头部朝前,则会种难过扭曲的状态后来越想越可恶。观望地板上15厘米内的状态,变态的想法立即在心中浮现,一个男人的邪恶能达到的程度,只能凭借想象,心中住着魔鬼,早晚会出来溜达祸害。有人会想当然地将这种想法定义为肮脏龌蹉甚至更恶毒的表述,同时恰巧提供了一份故意的隐瞒和过度虚伪的态度。
诚然,如果没人,门会打开并且可以看到大概状态,如果有人,必然会紧闭内外两门,面前只是模糊的窗户,看到的是内心希望的样子。所以男人的想象在理性范围内仅会体现在意淫之中。
王小波在某个小说中叙述过类似场景。上个世纪,男女旱厕之间有堵墙,上面隔离下面相通,有时可以通过粪便的水平面反射看到墙那边的的香艳景色,这或许就是好奇的满足和所谓邪恶的开始,像极了人性。当时读过小波的文字,非常震撼,让我想起就读于大黑乡中学的一个经历。尚未开放的年纪处于偏僻贫穷的乡村,男女之间模糊的感觉却又无法给出解释。男女厕所之间高高的红砖墙体隔绝了最神秘的他(她)。一天,一位男同学上厕所回来说中间有个小砖缝,透过它正好可以看到墙的对面的场景,同样的布局同样的程序,但是却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做贼似的叙述,奸笑里面带着巨大的满足感,非常过瘾的样子,我的好奇点不在于墙那面的女同学的故事,而是这位男同学的样子,终身难忘。最终我也没有胆量靠近砖缝半步。
古代典故“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只能在如家礼法下能延续至今的美谈,但古人又云“英雄难过女人关”,虽说有些性别歧视,但依旧可以说明性和性别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网络上有句很直白的话“不好色,那还是男人吗?”不无道理。
画家赵延斌的《大厕所》很是精彩,用一副画作展现厕所故事,这是我看过的最真实的,不知会有多少人有同感。如何定义厕所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不仅仅是排泄污垢的地方,更是一个展现真实人性的试验场。纯粹的人性绝对是丑陋的展现,即使用文明理性的外衣包装粉饰均无法完全掩盖。偷窥的本性所挟持并激励的邪恶内心,时刻扰动在合理的躯壳之下,在躁动中盘旋。人性在天使与魔鬼之间踱步,脚跨两条线的状态时刻逼问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