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几位朋友带着孩子去户外运动,运动完,孩子们又被单车吸引,于是又租了单车去踩,几个孩子都玩的很开心。
晚餐时间,我们商量了一下,加上孩子们的意见,最后我们决定去尝试当地特色菜。
刚进餐馆,好友7岁的儿子就哭闹了起来,让大家都有些不解,因为这孩子一整天都表现特别好,作为孩子群里最大的孩子,他照顾年龄小的孩子,帮忙拿东西,表现特别好。
但晚饭时却突然开始大声哭闹,硬是要回家,或者买冰淇淋吃,或者去吃他最喜欢的牛肉,孩子爸爸也从开始的哄,利诱到最后大骂。
孩子爸爸认为,集体活动,不能任性,而且大量的运动后不允许吃冰淇淋,吃坏肚子,而这家餐馆是大家共同商量好的,突然又说要吃牛肉,简直无理取闹,最气的是都小学生了,还大哭大闹,丢脸。
前几天,接女儿放学,孩子告诉我,老师说,明天要交手抄报,今晚必须要做完了。结果,洗完澡,孩子就跑书房里看书了,我忍不住提醒了一下,孩子依旧继续看书,无动于衷,我着急了,告诉孩子如果没做,可能出现的后果是什么。
女儿听到我这句话,生气了,大声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现在就是想看书,明早起床再起来画画,这句话说的我也有些情绪了。
我当时头脑里想的是本来手抄报是你自己的事,好心提醒你,你还不愿意,居然还对我发脾气。再说,你明早起床能起得早?就算起得早,那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我上班怎么办?
这些情形下,孩子发脾气,哭闹,父母无法理解,确实这样的行为很不符合那一刻我们认为的“理”。
其实,孩子“无理取闹”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在女儿三四岁秩序敏感期时,她常常会因为玩具被大人收拾到别的地方而大哭大闹,也常常因为一句话气得发怒强烈要求家长重新说。
而上文说到的7岁孩子,突然发火的原因很可能是积累了很久的情绪在走了一天之后的疲惫下突然崩溃,而在当时父亲的处理方式下,孩子是没有机会被倾听和情绪疏通的,相反,还被责备,打击和羞辱。
再说说女儿晚上想看书第二天起床再做手抄报却因为我一再提醒而发火,她想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看书的时候希望安静而不是来自母亲不断的提醒和唠叨。
说到底,孩子从来就没有无理取闹,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孩子此刻闹的是哪个理而已。
那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呢?
方法是:接纳,倾听,再寻求双赢的解决办法。
接纳孩子的“无理取闹”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更完整更健康地活着,给足童年时代孩子充足的心理营养,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璀璨的未来。这一点,我曾在公众号“陈老师的心理小屋”中一篇文章“作业磨蹭,厌学,没自信,胆小,爱打架...原因都在这里”中提到。
例如,在刚才我女儿的事件中,我就没有做到真正的接纳,在面对女儿这个问题上,我还是表现出了不信任,幸运的是当我觉察到这一点时,我选择闭嘴离开,而事实是第二天女儿确实如约起床就完成了手抄报。
倾听孩子无理取闹时的情绪,当你选择倾听孩子心声的时候,甚至就是简单复述孩子的语言,“哦,你现在很生气”,都会让孩子感觉很好,被看见,被理解,情绪得到疏通。
而这样的互动模式也会内化到孩子的人格里面,未来遇到困难,他可以在心里默默地用早年父母安抚自己的方式自我安抚,也可以将习得的互动模式应用到自己的人际交往,发展社交能力。
寻求双赢是说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无理取闹”,既不是完全听孩子的也不是听父母的,而是邀请孩子来想办法,怎样可以让双方都能满足,避免权利之争,同时也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知道,每一次看见孩子“无理取闹”,都可能是你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大好机会。
假如父母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只想一劳永逸地制定一个“不能无理取闹”的规则的话,会逼着孩子编造更多“有理有据”的理由来闹,孩子的生命力也就消耗在这些编造里面,最可怕的是这些“闹”最后刻入孩子的人格,形成了永久的模式。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