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去日本旅游,在北海道的一个蛋糕店里,被琳琅满目的各式糕点吸引,选了一堆心仪的准备带回酒店。
收银员是一个上了年龄的大叔,笑容可掬地拿出一张过塑的A4纸让我们过目。纸上分别用日语、英语、中文清楚地画着示意图:如有生鲜或冰冻食品,请注意以下提示—购买冰袋多少钱,能保证续冻多少时间;如有冰箱储存,能保质多长时间;如无冰箱,哪些品类不建议购买等等。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样一张一目了然的导购图,让人觉得很温暖。
在大巴车上听导游介绍,日本人做事很讲究细节。其一,他们希望把自己的东西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别人。其二,他们怕顾客购买商品后,不按照最恰当的方法去保存,食品就不好吃,甚至是不能吃,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原来,日本人最基本的人生信条,就是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的街头、公园、车站,几乎看不到零散的垃圾,包括落叶、纸片等,因为这些东西一旦出现,路过的人都会自觉地随手拾起带走。
我们的地接导游是一个30岁的男生,他为我们展示了随身携带的心型垃圾袋和便携式烟灰筒。
以前也听我家大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哥所在的学校棒球队请来了日本教练。
一天,大哥到球场看他们训练,与日本教练边抽烟边聊天。抽烟完毕,大哥顺手将烟头扔进了球场边裸露的下水道里,而日本教练却从自己的兜里摸出一个小小的东西,打开盖子,将烟头放到里面,盖上,放回兜里。
面对日本教练的举动,扔完烟头的大哥显得很尴尬。从此以后,大哥知道了每一个日本烟民的兜里,都会带着这样一个东西。后来,大哥戒烟了,或许由此开始。
在日本的服务行业,无论是出租车、旅行车,还是小小酒店前台,都会提供帮客人搬行李箱的服务。
而作为被服务对象的其他人,为了体恤服务人员,他们在收拾自己的行李的时候,都会尽量把自己的行李箱重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以内,以免给服务人员造成不便。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城市的“无人售票车”吗?在没有微信支付、没有乘车卡的年代,乘客上车是必须自备零钞的。在每一辆无人售票车的显著位置,都有一行这样的大字:自备零钞,不设找补。那个年代的乘车人大概都经历过没有零钞或者是用大额钞票换了一大把零钞的尴尬。
而在日本的乘车体验,它的人性化却显得如此温馨。在需要零钞的场合,都配备着“两替机”,既能换零,也能换整,根本不需要去承受“零钞压力”。
但凡去过日本的人,都会对整个社会的服务精细和生活便捷颇有好感,而这一切的源头,应该是他们的观念里面,有着根深蒂固的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理念。
不给别人添麻烦,它体现的是一种自律精神。在法律的、道德的、社会的、公共的总体框架下,尽量让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规范相匹配。
不给别人添麻烦,它体现于处处为他人着想,即我为人人,人人便也为我。在为别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和谐了社会。
不可否认,这些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也越来越期待着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不给别人添麻烦,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全社会都能做好也实属不易。
举个简单的例子,关于出国旅游顺便给亲朋好友带点货这件事上,自己就有比较深的感触。
可能有人认为你既然出去了,顺便给我带一点东西不过就是举手之劳吧。
我也曾经多次受人之托,为了代购手表啊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占用了旅途中大量的时间。更有甚者,因为自己委托别人买回来的东西不满意,干脆不要了,这些东西最后不得不自己留用,说实话,心里的不爽显而易见。
人与人相处,合作的起点都是尽可能地先做好自己,少给别人添麻烦。事实上,越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越是能够体谅别人难处的人,人际关系也会更融洽。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极高的素养。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让大家都清静一些;不随地丢垃圾,理解环卫工人的辛苦;出门的时候,轻手轻脚关门,不影响他人;不随便找人倒苦水,不影响别人的情绪;不乱发朋友圈,不传播负能量;溜狗狗时记得充当“铲屎官”⋯⋯
心里装着别人,处处考虑别人,也是最好的善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就能减少矛盾和冲突,从而换来理解与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