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涛老师的这本家庭教育书籍实用性很高,真的是教家长将爱与自由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育儿行动中。
张宏涛老师这本书中,有很多观点跟我之前看到的相关教育书籍、文章、观点都有些不同。
比如一般教育都不建议让孩子过早看电视,可是张宏涛老师却建议不要限制孩子看电视。
而张宏涛老师自己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让看电视了,而且是随便看,但是他的孩子对电视的兴趣却不是很大,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看电视时间很长,有时候会看到晚上十一点才去睡觉。
但是张宏涛老师也没有阻止,反而到后来几天孩子竟对电视没有了太多兴趣,父母没时间陪她玩了,她才不得不去看电视,打发时间。
而他的孩子不仅在电视上学会了很多新词汇,而且还运用到现实与父母的交流中。会跟父母说:早上好呀;对妈妈说:是的,夫人;对爸爸说:是的,先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岁多小朋友对电视内容感兴趣的少,还是其他原因,如果是大一点像我家七岁的孩子,电视里、手机里一切内容她都感兴趣呀,如果不限制她看,会真的看很久很久,从早上看到中午甚至下午,这样该如何呢?
看了张宏涛老师讲的这篇关于不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文章,我也做出了一点改变。
不知道是不是我改变的时间不够长,还是我心态的问题,为什么我没有发现孩子对电视、手机失去兴趣呢?
哪天一定要到张宏涛老师的公众号下面留言咨询请教一下了。
张宏涛老师运用了“物以稀为贵”的通俗原理在书中解释,不管是限制吃零食、还是限制看电视,都是说你越是限制她,她越想看,如果你能随时让她去看,而且随便看,反而这东西就对她没有了兴趣。
对于零食,我倒有这方面的体会,孩子小的时候我确实会限制她,但是只要我不在身边,她反而吃得更多,导致吃饭时间就吃不下去饭。
后来我随性不管了,孩子也长大一些,有时候你不可能时刻限制,但是现在零食放在跟前,她也不会吃得那么多,反而吃一点她就不喜欢了。
张宏涛老师的这本《爱与自由》,书中会列举很多现实中我们常见的生活案例,他也会给予正面的解释与引导。运用“黑镜头”代表反面教材,“白镜头”代表正面教材。
有老师自己亲身案例,也有网友、学员的案例,看了那些案例,你会联想到自己童年时期的事情。大概你也就找到了自己很多问题的根源。
书中还有很多我们关系的问题,比如是否允许孩子撒谎?是否应该给孩子在家立规矩?是否允许孩子对家长做出没有太大实际伤害性的攻击举动?是否允许孩子在家释放情绪?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和方法都能在书中寻找到答案。作为家长的我已经读完本书,而我认为好书就应该分享出来。
读过心理学相关文字的人都知道,心理学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几乎所有成年人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都可以从他的童年成长经历当中找到蛛丝马迹的影响和因果关系。
简单说就是,所有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根子都在生命早期。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用这句人人都知道的话语作为结尾,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拥有充满爱与自由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