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
泰伯篇第十三:处世态度与富贵观

泰伯篇第十三:处世态度与富贵观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2:59 被阅读2次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一章,可以看作是孔子在讲述处世态度和富贵观。同时,我觉得这一章,更是对上一章的详细阐述,本章分三层讲述。   

        一是,为人要专心向学,持守善道。人之在世,意义为何?在于追求善道而死守之。善道如何可得?在于笃信好学也。这也解释了上一章,学,不至于谷。人生若要要活得有意义,便得一心向学,追求人间善道,至死守之,方不虚一生。

        二是,如何处世。学而有所,心中有道,则乱邦不入、不居,惟其与已所守之道不合。天下有道时,则要崭露头角,顺道而行,守己善道;天下无道,则退隐,完善自己,死守善道,这也就是所谓:“在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是 ,富贵如何求。邦有道时,贤者得以奋其才智,道可行,居上位,富而贵,若己贫贱,可能由于己道不善,自己学未有成,不够贤达,故而有耻;邦无道,若己富贵,可能是行以非道,而未能守己之善道,即失己善道,人而无道,耻也。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富而可求时”,则可求富贵;“富不可求”时,不能屈己以求,否则,可耻。

        本章,既是孔子论处世态度和富贵观,也是孔子在解释上一章,学是为了求道,死守善道。至于谷,邦有道,可求;邦无道,不可求。即为人处世,首先在求好学求道,守己善道,此乃第一,至于富贵,则可求是便求,不可求时不得弃道屈己以求,不然,乃人生耻辱。

相关文章

  • 泰伯篇第十三:处世态度与富贵观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

  • 229 不骄不吝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篇 今早共修《论语》泰伯篇 。兰老师点睛总结...

  • 论语泰伯篇第十三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

  • 学曾子,重笃实

    ——《泰伯篇》学习小结 《论语·泰伯篇》除了开头两章和最后四章,讲泰伯、尧、舜、禹、文王、武王之外,中间五章是曾子...

  • 《论语》206◇而不与焉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本章出自:泰伯篇 【注释】 ①不与 yù :不参与其富贵,即不图自...

  • 天天学《论语》第204天——孔子有感而发的称赞

    泰伯篇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翻译】 不与(yù),不参与其富贵,即不图自己享...

  • 直追三皇—论语贯通124

    8•18--8•21是《泰伯》篇结束段落。我们指出《泰伯》篇的中心思想是指出孔子以天下为轻,以教化与文化的传承为重...

  • 泰伯篇

    一、 【原文】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

  •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

  • 《泰伯篇》

    ⒈任重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认为,读书人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泰伯篇第十三:处世态度与富贵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oy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