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作者: 套马地汉纸 | 来源:发表于2019-11-25 12:4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之物论柔弱莫过于水,而在攻克坚强的东西方面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水凭借流动的力量改变着它们。这便是柔克刚、弱胜强,恐怕天下无人不知道,只是没有人实行罢了。故此圣人有句话说得好,能够承受起国家屈辱的人,可以配作社稷的领导,敢于承担起国家危难的人,才能担当人民的领袖。忠言逆耳,好话不好听。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长期以来思考的结果。世间万物,孰为最强者?“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滋润万物,性柔弱,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去高就下,顺其自然,可谓柔之至、弱之极,然而水斩关夺道,决堤冲坝,穿石毁物,无坚不摧,无所不至。

          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在老子看来,柔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不是虚弱,不是脆弱,而是柔韧,有一种不断发展、成长的生机,必定能战胜“强大”。因为,“强大”也就意味着已在走向死亡——物壮则老。像水那样柔弱,那样趋下,那样平而后止;像水那样深沉平静,那样不求报答,那样洗涤污秽,正是为了“胜刚”、“胜强”。这里的柔弱指的是发展着的强壮在发展过程中必定要呈现出的柔弱。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强弱,这是很自然的。

            并非老子完全排斥刚,完全排斥似乎也不通情理,老子是叫我们做人不能太刚直了,人太刚直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已见,不知退让,不会变通,没有半点柔弱的气象。

          人生在世,无一点刚直之气是不行的,尤其是应该心有所主,拥有一些确定的做人准则。人要克服动物性,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

            再说“正言若反”。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者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他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所以老子的话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换句话说,老子的智慧并不是一种学问,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克服动物性,善于利用环境变化的做人之道。

              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极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一种幸福生活的态度,希望人们不要处处显露突出,不要时时争强好胜。做人应效法水之精神,以柔和宽容之心待人,以水滴石穿之力对待一切困难。                            2019-11-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id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