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78章

作者: 孤鸿学士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07:19 被阅读42次

右第七十八章七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右第七十八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44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

彻:周朝的赋税制度。

与:赐也,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校】

安:帛书甲本作“焉”。

是以圣人执左契:帛书乙本同,甲本作“是以圣右介”。

不责於人:帛书甲乙两本均做“不以责于人”。

常:帛书本作“恒”。

【注】

【译】

调解大的仇恨,必定会有遗留下来的仇怨,怎么可能做到善呢?因此圣人拿着借据,而不以此要求于人。所以有德的人执掌契券,无德之人掌管国家的彻法(周朝的税收制度),天道没有所谓的亲与不亲,永远给予善于遵从道的人。

【解】

在债务面前,到底怎么做才是圣人的行为呢?

这个“责”字,很有意思。①本义是利息,这么翻译的话就是:你找圣人借钱,圣人不会趁机要利息。②是债务,不以债务于人,也就是说不会主动找你讨债。③是责备,圣人不会凭借借条钱去责备于人。(河上公、王弼注都是责备的意思)④是要去,圣人不会以借条对人有其他的要求。

帛书甲乙两本“责”字之前均有“以”的意思,“以责于人”,犹言“以债于人”。似乎解释②比较合适些。再结合后文,有德之人掌管借条,没德的人给国家收钱。“彻”是周王政府的经济基础,无论如何也得要回来。契本来是刀刻记事,左右契,代表有了双方约定,契就成了证明文书。(宋)鲍彪 “左契,待合而已;右契,可以责取。”那么圣人的德行就是,明明可以凭借据去讨债,但不去这么做。

天道既然无亲,为什么又会恒与善人呢?

“天道无亲”同“天地不仁”。仁,《说文》亲也。这两处言明:老子所说的“天”、“道”,都是没有意识,没有情感,没有好恶的客观存在。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命中注定。老子所说的“善人”,是善建者,善抱者,善行者,善言者,善数者,善闭者,善结者,善为士者,善战者,善胜敌者,善用人者,是善为道者。统称“善人”。这些善者,凭借自己的善,均能打到自己的目的,或许这就是“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了。天道不会偏私任何人,尊道而贵德的人,善于遵从道做事,只有道是善始善成的。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

相关文章

  • 初识《老子》第1章

    第一章五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初识《老子》第2章

    第二章九十三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

  • 初识《老子》第11章

    第十一章四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

  • 初识《老子》第12章

    第十二章四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

  • 初识《老子》第5章

    第五章四十五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

  • 初识《老子》第6章

    第六章二十六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初识《老子》第7章

    第七章四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

  • 初识《老子》第36章

    第三十六章五十九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

  • 初识《老子》第41章

    第四十一章九十七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

  • 初识《老子》第44章

    第四十四章四十二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四十四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满若盅,其用不穷。大直若讪,大巧...

网友评论

  • 橡木桶:和大怨,适合仇恨??似乎是平定债务债权的意思吧,余怨,是指零头货尾吧,最好仔细考据一下,

本文标题:初识《老子》第78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wd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