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卖铺

作者: 京芮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1:12 被阅读0次

    文|京芮儿

    消失的小卖铺

    盛夏的傍晚,天色仍然大亮着,经过白天烈日炎炎的暴晒,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湿气,令人如浴桑拿。

    这是都城一个典型的居民大院,院门口的小卖铺前围着几个顾客,正伸着脖子从冰柜里挑选爱吃的冷饮和冰棍。小卖铺老板小李热情地介绍各种好吃的新品种冰激凌。

    “五个以上批发价。这个冰多,解渴。”

    “您拿那个牛奶味特别浓,新产品。”小李和颜悦色地说着,一把扯下几个塑料袋,递到每个人手中。

    “姐,这个一共十二块,打了八折。您拿好。”

    “王阿姨,您这个一共二十四元。您要是不着急,先放冰柜里,等遛弯儿回来再拿也行。”

    小李的丈夫小郭坐在仅有三四平米的小卖铺里,拿着手机看电视剧。这个身材矮小精悍的男人长着一张四方脸,表情严肃,一双充满血丝的小眼闪着光亮,时不常地往外面瞄上几眼。

    小李是河南人,经营这家小卖铺已经十几年了。铺子不大,是一个临墙搭建的简易棚。与北边的大院大门和传达室只隔十几米的距离,是进出大院的必经之路。

    别看铺子小,可五脏俱全,日常用品、食品基本齐备。小李把货品堆在不碍事的屋外空地上,这样又多出五六平米的“仓库”。每天,很多经过此处的人们都会顺路买上一些小零食、小商品,或是与小铺子的主人聊上几句。

    小李十几年如一日地笑迎着每一个客人,从没见她哭丧过脸。小李长相普通,典型的农村姑娘形象,尽管进城后稍加打扮了一番,衣服有时挺时髦,但始终穿不出高级感。

    说起这间小铺,还是在十几年前,原本是属于一个事业单位用来给下岗职工搞三产的。结果因为那几个人觉得干这活儿太没面子,谁也不愿意干。后来单位又以扶贫的名义租给了刚从农村进城打工的小李。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小李是怎么把小铺搞到手的,院里的大妈猜想是她的老公小郭帮的忙。

    小郭最早在大院附近的简易平房倒腾香烟和白酒,那时候这可是相当赚钱的生意。单位请客送礼少不了从他那里提货。外人只能偶尔从门缝看到垒得高高的烟酒包装纸箱堆在房间里。小郭和单位的采购员混得熟了,自然从他嘴里打听到很多单位的内部消息。

    于是,小李通过小郭成了这间小铺的主人。小郭和小李都是河南人,当初小郭介绍小李来的时候他俩还不是夫妻,后来小郭没事儿总帮小李的小铺进货,总往小铺跑,日久生情,俩人的关系很快发展到恋人关系。

    终于有一天,小郭把小李连人带铺子搞到手。这么说显然对小郭有些偏见,但事实上每个认识小李的人都觉得她嫁给小郭有点冤。小李的身高比小郭高,模样也还算标准,关键是性格很好,院里很多人都是冲着小李的人缘专门买她家东西的。

    小李在小郭的影响下,从刚进城时的拘谨变得越来越能放得开,那张薄嘴皮子也越来越甜,见谁都笑嘻嘻地打招呼。她很快就熟悉了院里每个住户,谁和谁是一家的,谁家出了什么事她都了如指掌。院里白天总有一群退了休没事干,又不想闲着的老人,跑到院门口帮忙执勤,一个月只拿二三百元的劳务费,大家也乐此不疲。这些人常常说着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有心的小李自然听得一清二楚。

    可小李这个人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嚼舌头,因此院里有些人遇到苦恼的事儿都愿意跟小李倾诉,好像她就是个家里人。

    小李和小郭就在这纷繁的大都市里的一亩三分地忙着自己的“事业”。寒来暑往,进货卖货,再苦再累也没能抵挡住他们翻身致富的梦想。在手机还不普及的时期,小铺又装上了公用电话,还捎带着卖充值卡,引来外面的人也来打电话,顺便也买些东西。后来快递代收点也安在他家,又多了项生意。

    小铺的生意一天一天红火,难免招来一些人的妒忌,尤其是那几个下岗的人看着真眼馋,一个劲儿后悔没承包这小铺。要知道,附近大街上的临街铺面每年光租金就好几万,个人租来作店铺靠卖货挣够租金都不容易。

    小李成了院里的红人,可人红是非多,想看小李不顺眼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个人是小李最敬畏的,那人就是家委会的主任贾友仁。

    这贾友仁退休后找了这份闲差,虽说一个月挣得千把块钱,但也活得自在。每日里贾友仁迈出家门几十米就是十几平方的大办公室,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那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每天早上六七点中,贾友仁都会像定时闹钟一样出现在院子里。他南方人,骨头架子小,瘦高身材,总是穿着得体的套装,这都得益于他老婆,一位身材肥硕的老妇人,把贾友仁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

    每天早上,贾友仁双手背后踱着步子,像个领导似的到处巡查着大院。十几年下来,他早已熟悉院里的每个角落,谁家新近在装修,搞卫生的有没有打扫卫生死角,他都一清二楚。他一般也不得罪人,除非看不过去了或是发生大事了才管一下,比如上次院里有个精神病夜里一连砸碎好几块车玻璃,比如有人私占了别人家的车位,再比如谁家丢了自行车。

    贾友仁做事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推给公安局就让当事人打报警电话,该谁负责谁负责。当然也有他必须硬着头皮管的事情,遇到这些事情他也是和稀泥。他年轻时可不是这样,那时因为年轻气盛,管“闲事”太多得罪了不少人,从那以后他留下了阴影,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事风格。

    小李家的铺子位居院内大门旁,当然在贾友仁的管理范围之内。每天早上,小李都能跟他打个照面。

    贾友仁见小李家的生意如此红火,不觉为自己待业在家的小儿子惋惜。自家的孩子是城市户口,还比不上这农村来的丫头。

    他越想越有气,当初就是因为看不上这一亩三分地才让财神爷从身边溜走。最可气的是他亲手经办了小李开小铺的证明手续。要是当初难为她一下,这到手的鸭子就会是自己小儿子的。

    贾友仁一心想要抢回这个地盘,所以总是想找小李的麻烦。每次清早巡查院子的时候,他都特意跑到铺子周围仔细看上几眼,想找出些例如安全隐患之类的蛛丝马迹,好让小李知难而退。

    小李一直蒙在鼓里,她一见到贾友仁,都会一脸堆笑地向他打招呼,可贾友仁总是爱搭不理地“嗯啊”几声,然后板着面孔离开。

    贾友仁找了一年也没找到任何能让小铺关张的理由,他非常懊恼,直到派出所片区的所长帮他给儿子找了份临时工的工作,贾友仁才彻底死心,不再考虑争回那弹丸之地。

    小郭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出道早,什么人没见过,听小李说贾主任总是板着脸对待她后,说“你看我的,保证让他见你跟见亲闺女似的。”

    小李不知丈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半信半疑地说:“你要是能做到那样,我放你一星期假,铺子我一人看。”

    原来,前几年小郭的烟酒生意被工商查封了,他属于无照经营,为此还被罚了一大笔钱。夫妻俩人只得共同经营这家小铺。

    果然如小郭所说,不出一个月时间,贾友仁对小李亲切多了,有时还关心地问问生意怎么样。小李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找小郭一问,才知道小郭隔三差五就拿店里的东西给贾主任上供。

    “怪不得呢。”小李暗自佩服小郭有心眼。她知道,贾主任的官儿虽小,可要是管起他们那就可以砸了他们全家的饭碗。从此以后,小郭让小李每月都送些货品给贾友仁。每次小李都是天黑下来才去,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礼送了。时间一长,贾友仁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心想拿人手软,吃人嘴短,不如帮他们些忙算是回礼。

    贾友仁和小李的关系一天天升级,小李就像他家亲戚一样,他愿为她打开可能的方便之门。

    大院里的车棚有一大块空位,贾友仁见小李他们居无定所,干脆叫人在车棚里为小李夫妇搭了个简易房,又在公用的洗水池那块一两平米的地方搭了个简易厨房给他们用。

    小李和小郭真是受宠若惊,再三感谢贾友仁。从此他们送礼更勤了,贾友仁这回觉得以前拿他们的东西算是扯平了。毕竟在大城市打工的人,能找到蜗居之所是多么不容易啊。那些租金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合租房只能在郊区找到。

    小李和小郭就是在这间简陋的窝棚里生下了女儿“郭美丽”。

    郭美丽长得并不美丽,但比起她父母来还是强很多。虽说户籍在河北农村,可郭美丽确实是实打实的城里姑娘。她在城里长大,从小就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疯玩瞎跑。

    郭美丽长到七岁该上小学的时候,遇到好政策去了附近的重点小学,享受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说话带着一样的城市腔,可就是脸上有点和城里孩子不太一样的地方,她和小李一样,怎么打扮都显得有些乡土气息。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最美丽的。尽管生了丫头,小李也把美丽视为宝贝,每日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她想让女儿有个和自己不一样的童年。她还听说“在城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最合算。”

    小郭是家中长子,在农村,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任务,生闺女自然有些不爽,但毕竟是亲生的,女儿又乖巧,他的喜欢还是胜过不悦,心想:“闺女没什么不好,闺女最顾家,等老了有人照顾自己。来日方长,反正农村还有机会再生儿子。”

    郭美丽上小学后,为了女儿的教育,小李和小郭发了愁,他俩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女儿的培养总是找不到头绪。尤其是英语,老师让家长默写单词,他们都不认识。老师让同学们做PPT作业,他们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幸好院里有同学的家长帮他们度过难关,他们渐渐也学会简单的电脑操作。

    有一门功课是郭美丽让小李夫妇值得引以为傲的,那就是算数。郭美丽从小在小卖铺方寸之地生活,耳闻目睹爸爸妈妈天天给人算账,懵懵懂懂地觉得数字就是个好玩的东西,比起城里的孩子每日枯燥地数数,自然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女儿的口算能力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连老师都说有机会让她去参加奥数班,好好培养一下。

    说起课外班,小李夫妇觉得对不起孩子。前几年挣的钱已经变成了小郭在家乡盖的二层楼,现在手头没有积蓄,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眼见着院里其他孩子一到周六日就四处学习才艺和语数英,他们看着眼红也没办法。他们尝试着用另外一种心态劝慰自己,女孩家学那么多的知识有啥用,以后还不是嫁人过日子?

    郭美丽除了每日上学,闲暇时候就帮父母算算账。父母没给她任何学习上的压力,换种说法是给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眼见着同龄孩子一个个都学习去了,郭美丽就干脆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还当上了孩子头。那些小孩放了学都跑到小卖铺去找她玩,见她时不常从店里拿根棒棒糖或是冰棍之类的小食品一口一口咂摸着吃,也纷纷从兜里拿出零钱买她家的食品。这些小孩都是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他们,放学后由爷爷奶奶接回来然后放养在院里的,他们的父母下班回来的时候,也会捎带着在小卖铺买些面包、牛奶之类的食物作为第二天的早餐。郭美丽成了小卖铺的“招财猫”,小郭夫妇见了自然高兴。

    经常光临小卖铺的还有另外几个人,他们是几个特殊的啃老族。父母忙碌工作了一辈子,留给儿子们的是以前单位分的几套房产,其中一套留着自己住,另外一套租出去当作日常生活开销。这几个人年轻时候还有正经工作,有了孩子以后父母年级大了照看不了,请个保姆一不放心二是挣的工资都给了保姆,还不如自己照顾得精细,还有时间照顾父母,这不两全其美吗?于是这几个不愁吃喝的男人干脆辞了正式的工作,做起了全职爸爸。平时接送孩子上下学。

    孩子们在院里疯玩的时候,几个全职爸爸会不约而同跑到小卖铺前扎堆闲聊。小郭会拿出两三把小凳让他们坐着聊天,他也很喜欢听他们侃大山。别看这些爸爸们不工作了,可都干着诸如炒股之类的“兼职”。他们上对国家大事,下到八卦传言,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小郭和小李听到兴头上也会插上几句话。一来二去,小卖铺便成了他们侃大山的根据地。

    小卖铺在人气、人缘的围拢下,生意好得风生水起。这一算下来让小郭夫妇都吓了一大跳,这些年他们挣的钱大概在家乡又能盖套小楼了。小郭寻思等过春节回老家就计划再盖楼的事儿。

    每年春节,小郭夫妇都会回老家过年,一直呆到正月十五以后才回来。前年春节前夕,小李的父母突然来到城市找小李,她爸害了病,想在大城市里的医院瞧病。

    小郭特意为他们在小卖铺附近的旅馆租了一套价格不菲的标准间暂时住下,他打算老爷子看过病之后就送他们回去,一直等到医院的诊断报告出来,令小李夫妇大吃一惊,初步诊断小李的父亲得了肺癌!

    这下小李慌了手脚,急忙叫来嫁给城里人的亲妹妹来帮自己看几天小铺,她和小郭带着年迈的父亲去另一家大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癌晚期。

    小李一下子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父亲才六十多岁就得了这病,该怎么办呢?小郭听医生说这病做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好,不如保守治疗,他作为女婿的也不好说话。老人还蒙在鼓里,大家一直都瞒着他,小李的妈妈背地里哭红了眼。

    整整一年,小李都奔波在去医院的路上。父亲的病花光了他们几年来的积蓄,但病情仍不见好转。小郭看着到手的房子一下化为乌有,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为此夫妻俩没少吵架。

    “你爸那病就是个无底洞,治也治不好。”

    “你让我怎么办?他是我爸,能不管吗?”

    “不是不让你管,你家还有别人呢,总不能只有我们又出钱又出力吧!”

    “你不是就心疼钱吗?等回头我挣了还你!”

    “瞧你这话怎么说的?我是心疼钱,这一天到晚起早贪黑地一分分挣的,容易吗?结果都让你爸给打水漂了!”

    “谁家父母不老不生病啊?你说这话什么意思,不想管我爸了是吧?”

    “……”

    小郭自觉理亏,干脆不说话。

    后来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老头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有次他无意听到小李和小郭为筹钱给他治病又争吵起来,就执意不再治了,连夜在老婆的搀扶下回到老家,没出一个月就过世了。

    小李没了父亲,心里愧疚得很,因为这件事对小郭进行冷战。小郭见小李一直不理他很不服气,天天晚上跑出去找老乡吃饭喝酒,一吐不快,有时候干脆住在老乡家,连女儿也不管不问。小李见他夜不归宿,更加心生伤感。俩人的隔阂越来越大,见面不是争吵就是谁也不搭理谁,各忙各的。

    郭美丽看到父母不是吵架就是冷战,心生不少担忧。她已经小学六年级,十一岁的女孩开始步入青春期,她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常常猜测父母会不会离婚,甚至想到万一他们离婚了,她准备跟谁生活。郭美丽住在小窝棚里,天天望着自己生长的破旧环境,开始有了自卑的想法,脸上也渐渐没了笑容。

    小李虽然和小郭打架,但对小卖铺的工作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想到小郭不顾家,没准有一天会和她离婚,所以她不敢怠慢这唯一的生计。这是她唯一能支撑全家的经济支柱,为了养育女儿,她必须把小卖铺经营好。

    经常光顾小卖铺的大妈们察觉到两口子关系不对劲儿,又不好意直接问,有个退休的张老师脑子一转,试探着问小李:“小李,马上要放开二胎政策了,你们不准备再生一个吗?”

    小李苦笑着说“阿姨您别开玩笑了,我这一个都养不起还生两个?再说我闺女也没遇到个负责任的爸爸。”

    张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几分,连忙追问:“怎么最近不见小郭?去哪发财了?”

    “他还能干啥呢,还不是去找狐朋狗友玩!”小李一股子怨气忍不住发了出来,脸上带着无可奈何的表情。

    “我听说你给父亲看病借了不少钱,给你出个点子多挣点钱,还能收你老公的心,不让他乱跑,不知你愿意听不?”张老师是院里出了名的智囊大师,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

    “张阿姨,那就谢谢您了,什么点子这么好?”

    “听说现在送快餐和快递的比公务员挣得还多,只要人勤快,每月也万八千的,不如让小郭去干这些活。他只要一忙起来就不会瞎跑了。”张老师眉飞色舞地说着。

    小李一听来了精神。“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晚上就跟他说让他去试试,没准比小卖铺还赚钱呢。多谢阿姨支招,真是解决我们家大问题了”小李脸上重新露出灿烂而朴实的笑容。

    晚上,小李特意炒了两个好菜,让小郭从小卖铺拿了瓶好酒。小郭一看这阵势,问她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小李打开酒瓶,边给小郭和自己的酒杯倒酒,边招呼着女儿上桌吃饭。等到三人落座,小李才把张老师给她的建议说给小郭听。郭美丽一边扒拉着碗里的饭菜,一边眨巴着眼,一会儿看看妈妈,一会儿瞅瞅爸爸,猜测下一分钟后现在和谐的气氛会不会改变。

    小郭一听没有马上回答小李,他思前想后地琢磨了一下,想像着自己穿着送外卖的服装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情景,觉得倒也能干这苦差事。自己要学历没学历,要本事没本事,看来只能靠卖苦力挣钱了。他又想到家里现在还欠着外债,送快递挣钱也不少,干就干!

    小郭想到这儿,对小李说:“我觉得我干这个没什么问题,明天我就去找找附近的快餐店了解一下情况。”

    “那好,不过你以后骑电动车可要注意安全。”小李开始担心起来,她听说送外卖的总出交通事故,不是把别人撞了,就是人家把送外卖的撞了。

    “你放心,我这技术还是有的,只不过女儿放学我就管不了了。”小郭有点放心不下女儿。

    “我可以和同学一起结伴回来,不用你管。”郭美丽急忙抢着说。

    “咱闺女真是懂事了。”小李努努嘴冲着闺女笑笑,又举起酒杯,对小郭说:“来,我敬你一杯,从明天开始,辛苦了,但要注意安全。”

    小郭连忙举起酒杯,爽快地和小李碰杯后一饮而尽。郭美丽见父母和好如初,高兴得心花怒放。

    从此,小郭起早贪黑干起了送外卖的营生,只短短半年时间,就还清了家里的外债。

    小李和小郭一家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生活。他们筹划着未来,照现在的挣钱速度,第二套房子的钱款很快就会赚够。他们沉浸在未来的憧憬中……

    今年的初冬,天气变化无常,一股股干冷的寒风来得太突然,它们无孔不入,肆意摇曳着苍劲突兀的树枝,很多人来不及换上寒服,缩着脖子抱着胳膊顶风走在大街上,口鼻冻得发红。

    小郭骑着一辆黑色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身后车座上是食客叫的外卖。他全身冻得冰凉,可心里热乎乎的,马上到年底了,过了年就是春节了,一年才回家一次,这次回去一定要多多孝敬一下爹妈。

    骑车来到一段热闹大街,这片街区正在进行城市电线改造工程,车辆辅路被挖得坑坑洼洼。小郭只得缓慢前行,生怕把外卖弄洒。他无意中发现大街两侧的很多商铺的门上都写着大大的“拆”字,店铺里人满为患,好像都在抢购商品。小郭心里纳闷,这些店少说也开了十多年了,开得好好的为啥要拆?

    好不容易才骑车上了宽平的大马路,小郭看了一眼送餐时间快到了,加速超过视野前面的一辆辆自行车,驶向目的地。

    晚上回到家,小郭把路上见到的事情告诉小李,让她赶紧也去抢购。

    小李皱了皱眉头,伤心地说道:“正想跟你说呢,今天贾主任来过了。他说我们这个小卖铺是违建,年底之前要被拆除。”

    “啊?!拆除?怎么违建了?”小郭嘴张的老大,惊愕地问道。

    “贾主任说凡是掏墙打洞的店铺都是违建,咱们小卖铺虽然不属于掏墙打洞,但是依墙而建属于私搭建筑也是违建,安全隐患太大。明天片儿区派出所和街道都会有人来视察,院里一切违建都要拆除。”

    “贾主任还说,现在外来人口太多了,所以各区领导都有任务,该拆的拆,该走的走。要疏散外地人口,缓解城市压力。”

    “这不是欺负人吗?拆了店铺我们干啥,回家种地吗?”小郭此时心急如火,他明知道问了也白问,谁还管你那些。

    “我想好了,这几天找院里的张老师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适合我干的活。咱可不能回老家,美丽还要在城里上学呢。”

    “对呀,说什么也不能回去,回去挣钱也不容易,再说早就过不惯了。”

    夫妻二人陷入沉思,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得喘不过气来,昨天还做着的美梦即将要破灭了。

    第二天,贾主任果然带着街道和派出所的负责人来小区巡查了。小李已经笑不出来,她漠然地看着贾主任指着小铺向他们指指点点汇报情况,心里特别难过,眼前这个小卖铺是她十几年的心血才经营起来的。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是和小郭私定终身的安乐窝,是给院里居民生活提供方便的地方,还是男女老少畅所欲言的场所。想着月底就要跟这一切永别,她的心里在流泪。

    可胳膊拧不过大腿,政策这东西小李还是懂的,她虽有怨言也无能为力,谁让自己是外地人,谁让这房子是违建呢。之后几天,小李和小郭不再进货,把货物都贱卖给院里的居民。小卖铺变得空空的,小李的心也空唠唠的。

    月底,也是年底,几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城管协管人员来了,他们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开始拆小铺。小李的小卖铺在烟尘和敲击声中倒塌,原来那个几米见方的小卖铺顷刻间化为废墟一堆。

    好在贾主任没带街道和派出所的巡查人员去车棚关顾小李的窝棚,院里也没人举报。小李简陋的家还在。张老师介绍给小李一个临时的工作,让她给院里一家双职工家庭当保姆,接送孩子上学再做做饭。

    小李听了张老师的话,只得先凑活干起保姆这个活儿。听说政府对他们还有一些补偿政策,她在等待中度过一天一天。她想,再多的补偿,也替代不了自己对小卖铺的情怀和热爱。

    大院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在小卖铺买东西的便利,熟悉了小李灿烂的微笑,熟悉了小卖铺每天热闹的景象。小卖铺拆除后,让人心里很留恋。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渐渐习惯那小片整天停放着一辆三轮摩托车的空地,可心中永远抹不掉的是曾经对小卖铺的美好记忆。

    消失的小卖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失的小卖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do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