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萱图二首·其二
作者:元.王冕 译析:石宏博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译:
孩儿你亲手种下的萱草,在我的北堂生长的很好,它颜色鲜艳,是我们母子关系的见证。
对着它呀,我尚且吃得下饭,喝得下东西,见不到它呀,糟糕的情况就不能说明了。
孩儿你对我的孝心,又岂在岁月的荣槁之间呢?就像这你种下的萱草,无论它是开花还是枯槁,都是你的一片孝心呐。
昨天夜里,天上下了雨,后来地上结了霜,大江之上,空空的,哎,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也快到老年了。
孩儿啊,你还是未能归来,感慨之余,我心如捣,难以平和。
注:
萱草:西方的母亲节在当代盛行,往往子女会给母亲送上百合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百合科的一个品种,恰恰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忘忧草,母亲花,不过它的名字叫萱草。
这种萱草,开着和百合一样的六瓣大花,只不过颜色更为明艳,是黄色,金色,红色为主,花朵俏丽明艳,花蕾药食两用,俗称“黄花菜”“金针菜”,根茎是传统中草药,可以利水解毒宁神。先秦时代就被称为忘忧草,解忧花。
晚春早夏,多雨高温,绿树成荫,百花凋零,但是萱草却在这样的时段,在潮湿幽暗的丛里底,长出最翠绿的叶子,挺出俏皮的花朵,就那种摇曳动人的花开,就仿佛蓦然的笑脸,让人生出夏天烦躁中的好心情,何况它还真的能治病。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
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唐 · 陆龟蒙《庭前》。
一般有些条件的游子在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北堂前,种上一些萱草,希望自己不在的日子里,母亲能够借着这种忘忧草,解忧花,保重身体。
北堂:古指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洗涤之所。这里代指母亲居所。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的最大成就,是绘画,堪称圣手。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析:
岁月无情荣枯,人世兴替,如电如露,在红尘的飘摇风雨中,坚守的是有情的众生。
在人间有情的各种情况当中,母子之间的感情,是很有分量的。
这首诗,描写了,游子远行,母亲其心如捣的情况,情真意切,婉转的哀愁之间,满溢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与爱惜。
哪怕岁月兴替,这一份情感,都在支撑着这烟火世间,永恒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