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诗才,不会歪解前人的诗。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特别喜欢,不为别的,想自己也算久经“江湖夜雨”;而执教以来,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则是我的“桃李春风”。有一日见作家某先生大文,称梦中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句,更因为防梦外有梦,竟申明专有,不肯与人共美,终于贻笑大方。以后一想到这两句诗就不能不想到这一段趣事,也就多了一笑。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也是有“桃李” 的好句,我对此也作过自以为有趣的曲解,但是毕竟是一厢情愿,“桃李”会领你的情吗?
新春的时候,接到不少学生的问候的电话。曾有人说过,当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总会有人想着你。这话固然不错。教师就应当是不灭的灯,不是蜡烛,燃尽拉到,也不是手电筒,要用的时候可以任意宁亮。社会总把教师这种职业比喻得不尽恰当。有些教师也哗众取宠。曾听某教师激动的宣称“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想他一定是把自己比作商店伙计了。
很无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过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照亮”过一阵子,后来就未必管用了。学生初入社会,满是喜悦,过上一段时间就会说,在学校里吧社会想得太美好了,没想到社会如此阴暗复杂,然后迅速脱离清高。曾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一个人不能没有好好老师,但是以教师为职业则没有必要。---我起先惊讶于学生的世故,用这种话“不小心”“擦伤”教师,后来总算明白:就总体而言,学校教育目前还不是社会风气的对手,更何况校园也早就不是净土。偌大世界,从来就难有理想主义者做梦之地。
有学生在京城当上处长,偶尔来电话就爱说他新近又见到某高官了。他享受的待遇又加上了什么项目了。我觉得,教师要了解学生,他的学生也理解教师,这个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所以我不得不常常自遣。比如有处长学生敢问“你怎么还是教师一个,没个一官半职”?同时开导我:做具体工作太苦太没意思,“搞管理工作才是正途”;接着不知为何又读到为灾民捐款“没意思”。---我想不到学生敢对教师这样说话,也知道倘若我发出小子可鸣鼓而攻之的命令,门生也许以为我为孤陋。我在祝他飞黄腾达后放下电话,想到权力这种东西真是厉害,一个人有了点权力,就敢向他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挑战了。但是我不能耍赖,说那不是我的学生。他在校时,我的确没有听到他发过鸿鹄之志,他是不是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嗅出了别的味道?又当军官的学生告诉我,他每年过年准备探亲时,行包都被有各种愿望祈请的部下塞满了礼品,而现在则开始送钱了。他说话时用的事无奈的口吻,但话语中不无得意。----这年月,能够接受不明之礼似乎也是一种可以显摆的资格。有学生曾劝我“凡事不必认真”,而以前他是个很有自尊的人,听说现在连老同学找他办点事,也不得不备一份厚礼。
我就此事想起清初旧事,记得不甚清楚,好像是先生反清不肯投降,已经留了鞭子的学生苦口婆心地来劝他剃头。当然也有反过来的事。民国时奉系军阀攻涿州,傅作义死守,张学良久攻不下,就把傅作义在讲武堂的老师请来了,老师劝傅放下武器,傅执弟子礼,说:“我跟老师学军事的时候,老师没教过我投降,所以学生难以从命。”
社会风气不好是事实,但是如果因为风气不好,就同流合污,就蹩进鲍鱼之肆,则是本身素质的问题,不能全赖到社会风气上去。再说,我的老师没教过我投降,我总不能摇着白旗跟在已经叛变的学生后面亦步亦趋吧?
读后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前社会的发展的趋势就是要发展经济。而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其实文中的这些学生也并无不妥,他们的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就是名和利。用手上的资源来进行交易,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些也是符合很多为官者的心态的,不然真的是要每位公务员为人民服务,他们估计也是不肯的。还是现实一点的好,为官者能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很不错了,这个时代高道德者倒是很稀缺的了。
虽然我们的宣传中还是力度很大的,但是时到今日已经是有气无力,已经被大众所看穿看透了。也许是好事吧,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怀念几十年的情形,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多么的优良,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善良和淳朴......此一时彼一时,没想过去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人总不能总是回到过去吧。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是很明显的,那么带来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道德的变化也是一种必然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还是:物质生活普遍都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地差距。而且整体的人文素养都能达到一个高度。这也许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了。而从当前来开,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放到物质文明相对高的西方社会,也还是有相当一段差距的。
回到教育的功效,虽然很多能人志士们还是对我们的教育抱有相当大的期望,不遗余力的来鼓舞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做最大的努力。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我们的教育的力量实在是力不从心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更不用说社会教育了,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在重视着家庭教育,但是还是有相当的掣肘。学校教育就不想多说什么了。社会层面,大环境还是很不太尽如人意。
其实教师的影响力是在下降的,也不用过于去标榜什么。而教育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是必然的,至于是变的更好,还是变的不太好。很难去估量,只能从社会的整体来评价,毕竟每个人都是受过教育的,
王老师仍然是十分令人敬佩的,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的人是十分难得的!只是这样的教师还是太稀缺了一些,而且即便是有更多的这样的教师,从当前的情形来说,也是改变不了多少现状的。
所以,作为教师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去面对时代的变迁,如何去面对新时期的学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网友评论
也不是手电筒,要用的时候可以任意宁亮:拧
在学校里吧社会想得太美好了:把
还有好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