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见一对夫妻进到办公室来,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只是那笑容有些复杂。
婚姻调解室的这扇门里,走进来的夫妻,有哭哭啼啼啼的,有争争吵吵的,也有平静如水的。
一年年变化着,哭哭啼啼的几乎不见,争争吵吵的也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多申请离婚的夫妻,在家就经过冷静期,经过协商,甚至经过家人调解,会拿着准备好的,甚至打印好的离婚协议书。
走进婚姻调解室的门,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我们的婚姻调解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需要的,自然我们看得明白也不会浪费时间的。
看他们的样子,我们首先声明离婚是你们的权利,我们这间办公室只提供疏导,如果你们有特别目的,想要一个离婚证,就可以直接上隔壁办公室填表。
看见过太多的夫妻,他们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那张离婚证对他们有特别的用途,那不是我们的工作范畴。无论是牵扯法律或者道德,那些事情和我们无关。
为方便叙述,还是为男人和女人各取个名字吧,男人叫王刚,女人叫张丽吧。
王刚高高大大的一脸憨厚样子,张丽是娇小的,有点南方小女人的味道,妆容精致打扮得体。
问询他们的离婚理由,张丽轻轻说性格不合。
性格不合实在是个通用的问题,太过宽泛。自然要向下切入了,再问下去,原来他们离婚的主要导火索,是他们经营的一家鞋店。
这是他们的现实问题,也的确是他们婚姻关系恶化的重要问题。其实是有经营鞋店延展开的,夫妻俩长远的目标似乎一致,但是短期的目标出现了分歧。
王刚是在工地的一个叉车司机,收入挺可观的,张丽以前是在商场卖衣服,按部就班工作加销售提成,收入也有五六千。
王刚从工地回家来乐于做家务,是个顾家的好男人,张丽也是个勤快贤惠的媳妇,他们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的蛮幸福的。
大家共同经历的yiqing,每月的房贷依然要还,然后他们少有的储蓄彻底花空了。
再后来王刚这个叉车司机少有活计可做了。张丽在商场的服装销售收入,也是断崖式下滑,加上孩子上初中后呈现各种问题,日子就慢慢出现了一些问题。
夫妻俩都以为全面放开没有隔离了,孩子正常上学以后,日子就会渐渐好起来的。可是王刚的叉车司机活计依然少了很多,大形势直接影响着他的收入。
读初中的大儿子,问题越来越多,老师也频繁打电话反映儿子各种问题。
那时张丽在商场的营业收入已经减半了,张丽说不能为了那块儿八毛的钱耽误了孩子,决定回归家庭,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家庭各方面开支需要钱,王刚在现实面前妥协了,以前他不愿意离开小城去外地找活做,现在只要有需求,他可以去几百公里之外的工地做活计,只为了收入多一些,报酬更高一些。
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的张丽,在陪伴大儿子的过程里也是尽心尽职,和老师常常联络。大儿子在张丽的陪伴下,各方面也渐渐好起来,问题渐渐弱化,考试成绩也显著提升了。
王刚在外地打工也很踏实,媳妇张丽在家照顾老的照顾小的,方方面面都很妥帖。
张丽陪伴儿子一个学期之后,儿子各方面都正常起来,日子看似都正规起来。
张丽是个闲不住的人,知道男人赚钱辛苦,也知道家里还有那么多的房贷要还。
看似是全职在家照顾老少,但是只要一有空闲,还想做点手工活计。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宣传的和实际到手的收入实在不符,一天耗费大量的时间,赚个十块八块的钱,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颈椎问题带来的头痛,让她不得不放弃那些小小加工活计。
张丽寻思着总要做点啥,送完孩子总还有些空闲的时间,多少赚点活也补贴一些家用。她和王刚商议着,要不在小区车库里开个小店吧,看家守门的,顺便再赚点钱。
夫妻俩在本小区里租了一个车库,房租费用加上先期的投资,他们只能贷款了。
开业初期正是夏天,那时候王刚又没有了活计,夫妻俩白天在店铺里忙着,晚上去到公园门口或者各大主要街道口去摆摊,那一声声进账声音,张丽很是开心。
再后来,王刚又接了一单活计,又外出到工地去了,车库里的鞋铺生意,只能有张丽一个人经营着。没有了男人的帮持,张丽晚上也不能外出摆摊了。
王刚知道媳妇张丽是个要强的人,特意嘱咐媳妇车库里的生意好歹都不太重要,照顾好家庭为主要。
车库里的鞋店生意时好时歹,好的时候一天的进账让张丽特别开心,电话里向男人显摆很开心。
如果有那么几天生意不好,张丽就总嘀咕着埋怨着王刚不该贷款投资。
王刚在工地干活,常常接到张丽媳妇的各种埋怨牢骚。
张丽和王刚吵了一架,最后也达成了协议把车库租出去,可是准备出租的时候,连续几日生意又火了起来,张丽又悄悄进了一些货,又不想转租了。
于是张丽的情绪,彻底被那个车库的鞋铺绑架了,生意好的时候,张丽就是好心情,生意不好的时候,张丽就是坏心情。情绪一不好,就要打电话和王刚埋怨着。
王刚工地上又没有活干了,回家以后夫妻俩一起经营着鞋店,生意又蛮好的。
鞋店的生意虽然好,但收入毕竟有限,只要工地上有活计,一天四百块钱呢!王刚还是舍不得放弃,总是要应承着再出去干活。
王刚说,工地上的活计一天四百块,一干一两个月,那个钱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看得见的。
媳妇张丽却觉的男人做生意也有头脑,夏天一起卖鞋时,生意就是好很多。不想让男人去外地工地干活了,想和他一起在车库经营鞋铺。
男人和女人大目标一致,都是想为了赚钱,为了还银行贷款,为了孩子们各种补习班,总之是都是为了家庭的未来。
媳妇张丽也是为了家庭大目标,是想为了赚钱,可是某一天生意不好,就受不了。男人想把车库转出去,又不甘心。
女人患得患失牢骚抱怨着,似乎成了一个循环。女人承认自己不适合做生意,只能赚钱,不能赔钱,只能多赚钱,少赚钱就受不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把车库租出去肯定要有损失,店铺里的那些鞋一下子是处理不了的,赔钱是一定的,那贷款要怎么还呀?张丽很害怕。
尽管王刚一再给解释贷款慢慢来还,有他呢,张丽却受不了。
张丽觉得,贷款的数额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尽管男人一直在高处承担着,女人却更希望看见实实在在的资金进账,尽管明白男人外出一天报酬也挺多的。
张丽似乎像个孩子一样,陷进了某些循环里。张丽说,自己似乎病了,患得患失,担惊受怕。
张丽说着说着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很没用,知道男人很辛苦。
越说越多,越聊越深。
原来张丽骨子里是希望男人放弃外地工地的活计,就在本地的小城找点事做,有事就做,没有就在车库里卖点鞋,少赚一点也行,一家人安安稳稳一起过日子就好。
可是男人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车库的鞋铺就放在那里,工地有活的时候就到工地挣点踏实钱,工地没有活的时候,可以去车库里卖鞋,也可以去外边摆摊,总之车库是一个最好仓库,他工地没有活的时候,至少有个退路啊。
男人说着说着哭着,他苦恼着和女人说不明白,烦恼着女人的情绪化,双手拽着头发,他很焦虑,房子每月贷款加上那五万贷款,对他来说是个更实在的压力。
他说一家之主这些账要还呀,光靠鞋店的生意赚的少呀,孩子们也大了,总要趁着年轻多赚一点呀,这是男人真实的想法。
夫妻俩都爱着家,爱着孩子们也都爱着彼此。
yiqing之后的日子,太多普通打工人明显受到影响,年轻人各种贷款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两个八零后的年轻人养儿育女,共同承受着大形势的压力,小日子的难处。
男人眼里的女人,顾家爱孩子贤惠,是过日子的好搭档。
女人眼里的男人,有生意头脑,吃苦耐劳,是家里的顶梁柱。
真到了离婚的地步吗?真的要放弃共同经营了十几年的幸福家庭吗?真的要把儿子和女儿分开来抚养吗?
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给予你的是什么?说到底和工作和薪酬有关,说到底也和爱有更深的关联。
当夫妻双方能有机会看见,彼此真正的需求,吵架背后的真正诉求显示出来,他们看见了明白了。
男人主动伸手去扯女人手时,女人矫情地甩甩手,撇了撇嘴哭了,然后又柔软着笑起来。
爱是慈悲,爱是恒久忍耐,爱能生发智慧。流淌着的爱,感受到的爱,才是一个家庭,过沟沟坎坎的加油站和助力泵。
2023年11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