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成就财富。
《买房的革命》,作者是时评人童大焕,他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

一、用大历史眼光看房地产市场
一个朋友发来1989年关于房地产的人民日报新闻评论——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人民日报1989年2月20日第2版)
转眼间,30多年过去,房价依旧在人们的惊呼声中节节攀升。世界好像在变,好像也没有变。高密度大城市化、人口和收入增长所引发的住房需求和房价上涨是自然的和健康的历史规律,不必调控,调控也没有用。政策需要做的是调控非正常上涨。那么平抑房价,或者严格说让房价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的办法,无非是抑制投资需求和增加供给。而投资需求主要缘于通胀预期和投资渠道狭窄,治理的重点是超发货币。

二、中国全面进入观念决定贫富时代
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所有的城市都逃脱不了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城市越大,对外吸引力越大,土地和房屋增值的空间也越大。这就跟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自身的质量(重量)越大,对外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小富进城,大富进京”,冥冥之中是在追逐城市经济中的新财富。
在中外历史上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观念决定财富,智慧决定财富。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并且顺势而为,勇于承担风险,则想不富都难。相反,畏首畏尾,鼠目寸光,则只有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三、不要指望抄底
任何事情都“术业有专攻”。很多人不研究宏观政策、宏观大势,一切只会跟着感觉走,房价降了还想降,一门心思想抄底。结果,往往是这类人抄不到底而被底反抄,等到房价下一轮疯涨时急忙恐慌入市,怕涨了又涨。
房地产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不要认为自己能摸到市场的价格底线。如果不是为了急住,当房价一路下跌时还是持币观望一下好,宁愿市场开始走高时买不到最低价,也不要有抄底心理。同时有一个原则是可以尝试的:大家都买时我不买,大家都不买时我买。也叫大家贪婪时我恐惧,大家恐惧时我贪婪。

四、理性看待房地产调控效果
不管政策如何调控,从长期看,房地产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一地位没有变;人民币长期性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状况不会变;普通老百姓把房产当成最重要的投资和金融工具的地位不会变;中国的城市化导致一些区域的房价长期看跌、或者只有伴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或不到实际通胀的涨幅(如中国农村房屋空置率已高达30%以上)、而局部区域尤其是一些沿海高密度大城市的房价长期看涨的态势也不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