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今日看点散文
你的父母,并不能将你定义(随笔系列)

你的父母,并不能将你定义(随笔系列)

作者: 池塘之底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09:02 被阅读996次

    以下是学生随笔:

    我记得上几次考试,老师曾让我们把几次的成绩写在一张白纸上作比较。我考得很差,然后就要开家长大会了。

    一开始我很害怕,害怕妈妈会批评我,但要到家长来时,我不停向门口张望,想找到我妈妈的身影,却找不到。过了一会,礼堂里坐了一半的人,我妈妈还没来,我想着她可能是忘记了,不来了。可只要听到身影或略过一条身影,我还是下意识往门口看。内心的紧张和害怕转为期盼,我期盼着她能来,哪怕是被她知道了我糟糕的成绩,也希望她能来。

    转眼礼堂内几乎坐满了人,只有少数学生身旁没有家长,其中包括我。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妈妈好心地问我:“要不要给你妈妈打电话?”我说:“不用了。”我觉得已经没什么意义 ,不来就不来,我不在乎。

    我清楚的记得我那时失落空虚的心情。下周五又要开家长会了,我问妈妈能来吗,她说“可以不去的吧。”

    我说:“是的。”

    “那就不去了,回来你说给我听。”

    我说:“我不记得人家讲什么!”

    她说:“就是啊,也没什么意义。”

    她明明有时间,可以来的。但我没能说服她,也不知道她这个周五家长会她不会来。我想应该不会,她都那么说了。

    也真是可笑,她从来不关心我其他事,不关心我的努力,只关心成绩。

    在这次考数学中,我哭了。其中有一道8分题我不会做,另有两题我也不会。可妈妈要求门课都要考到90分。这样我没办法拿到90分,我感觉自己好没用,我绞尽脑汁地想题目,思路,可怎么也想不出。

    最终我趴在桌子上,脸埋在手臂中。可能我真是像我爸爸说的 那样,不动脑子,笨,一句话都不会说,连幼儿园小孩都不如。在那一刻,我是这么想的。

    以下是我的回复:

    记得在几年前,天津卫视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突然在网上刷屏。究其原因,是一个叫刘莉莉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受到了主持人和嘉宾的非难。节目中,刘莉莉是一个自尊而犀利的女生,但那样的表现明显刺痛了高高在上的主持人和嘉宾,后来,主持人居高临下的JUDGEMENT贯穿全场。甚至有嘉宾这样提问:“我觉得你有时候像只刺猬。别人碰的话马上就武装起来。我能了解一下你的家庭情况吗?”
    ……

    之所以在开头提这个,是想说,经过多年的心理学知识的渗透和普及,当下社会的确已经逐渐形成这样的一种观点: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原生家庭。个人性格上的不足与缺陷,往往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所以,当嘉宾觉得刘莉莉的态度和性格有问题之后,便试图从她的原生家庭上找原因。

    上个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勒内·A·斯皮茨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研究了那些一出生就被遗弃在育婴堂的婴儿,他们能够获得生理层面的照料,但却被剥夺了养育性互动。后来这些孩子无一例外的变得抑郁、孤僻,甚至体弱多病、行动迟滞、无精打采,甚至死亡。

    这项研究证明了家庭对儿童的照料,不仅在生理层面。如果缺乏情感上的互动,将会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甚至心理和生理健康。

    我想,虽然我觉得你无论性格,还是学习态度,表现其实都很不错。但我想,很多时候,你也开始在父母身上找原因——学习上的问题,不被关注的问题,或者有些情绪上的问题,是不是都和父母的情感相关……

    是啊,看完你的随笔,我能感受到你当时的失望,特别当你写下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可只要听到身影或略过一条身影,我还是下意识往门口看。内心的紧张和害怕转为期盼,我期盼着她能来,哪怕是被她知道了我糟糕的成绩,也希望她能来。”

    当然,还有你其他的一些随笔中所描绘的其他的一些情景,也给了我留下来很深的印象。

    我感谢一直以来你的坦诚和对我的信任,我也能深深体味到你随笔中的那些失望,感伤,乃至那些隐藏在描写中的自我怜惜。

    无可否认,你的父母的某些做法,的确未能提供你良好的互动,有的时候,甚至有伤害。

    但是,你得明白一点,正如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一样,这个世界也不存在百分百的父母。小孩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生家庭的问题。程度或许会千差万别,但无疑都会存在。就比如这次这次你们班的家长会,因各种原因缺席的,就有十个之多。

    是不是他们以后就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我当然不这样觉得。

    因为首先,这样互动的缺乏,并不能代表你的父母不爱你。或许是因为教育的缺失,许多父母并没有准备好父母,便已经成为了父母。有的时候,他们也并不知道如何向你们表达关爱——甚至不知道出席家长会,其实是孩子很关心的事情。

    别忘了,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大概可能也不会去参加他们家长会。而且那时候的比例,我想应该远远高于现在。

    只是,我们不能让这样的轮回再继续下去。至少现在的你,已经感受到不被父母关注的失望与痛苦。想必你也开始明白,父母的关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明白这些,才有可能阻绝那些不良的影响,如宿命般代代相传。

    其次,即便他们不如你希望的那般爱你,那也并不代表你的未来会一团漆黑。

    我曾经在知乎上曾将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某女士成长于一个和谐的家庭,她从小到大没有见过爹妈脸红过,更别提争吵或者动手打架。但是在亲密关系中,她却很痛苦,因为她不懂得如何让愤怒的丈夫平复情绪,换句话说,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原因在于她从小没见过两个人是如何产生矛盾,进而化解矛盾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冲突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不一定仅仅是伤害。若是能够好好利用,甚至可能会增长你的某些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好好利用你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生家庭有它的问题。我想,在你的一系列的随笔中,已经表达出来这样的倾向——对家庭关系的的叙述和描写,特别是一些问题的叙述,占了相当的比例。

    其次,我们得明白原生家庭的许多问题并非毫无缘由。就好比前面提到,或者因为教育缺失,许多父母并没有准备好父母,便已经成为了父母。或者上一辈人在他们的婴幼儿期和童年,也曾遭受过各种互动的缺乏,也曾被他们的父母那样对待。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我想只有理解这些,才能理解他们的许多做法,并非是他们所希望的——给你们带来那些烦恼甚至伤害,往往并非父母们的本意。

    当然,从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甚至伤害中走出,并非是单纯认识问题和增加理解就能解决,你还得学会对自己的抚育,还得需要重塑依恋关系……而这些,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大概没有人能够替你完成这些,甚至,很难有人从根本上帮助到你。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需要你努力去完成。

    或许,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哪里,无法选择父母是谁,但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不应被原生家庭所定义。那些过去的影响或许会一直都在,但未来一定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

    至少,存在这样的可能。

    努力,并追寻那些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父母,并不能将你定义(随笔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t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