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作于大二开学时
现在想起来倒发觉
竟是一年之前的文了
如今回想起这一年的时光
我只能说我不后悔
有些事情既然选择了去做
坚持下来了就是胜利
或许我失去了一些东西
但是有失有得
本末倒置倒也是
可自己获得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生经验
悄悄告诉你
文末有福利,一定要看到最后
本文略长,务必坚持读下去哦~
引言
这次下笔,谨慎多了,迟迟没敢动。
一来怕自己一家之言教坏了大家,二来觉得自己混的比较差,不适合为大家分享经验了。
但是文章标题倒是为自己铺垫了不少实在话,是真是假,文中揭晓。
想来想去还是想写,就算自己不说,就不会有其他言论出来教坏大家吗?
成绩下滑,父母埋怨,老师责备,他人取笑。
或许这些将会是我现阶段的一种惯常状态。
但是以上通通不会在我考虑范围里面,我想走什么样的路一切都是自己决定的。
赚了那么多的钱,我得到了什么我自己心里清楚。
将来的大三生活,为自己思考以下这些事情,倒是比起碎碎念实在一点。
大三要思考的8件事
虽是20岁的年华,也应该学会慢慢成熟
关于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学好专业课更重要。
这里并不是说专业课不重要,而是有比它还要重要的东西: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说大一大二都是一个模子纵向发展,那么大三就面临着横向选择的问题了。
你是出国?考研?就业?创业?还是立志毕业相亲结婚养家糊口?提起这些字眼总是让人感到透不过气的压力,我也是。
但是现实总要去面对,只不过是早一步晚一步的问题,与其愁眉苦脸逼上梁山,不如早作打算乐得逍遥。
当然,专业课一定要好好学,虽然你可能主要的精力不会投在这上面,特别是大三下学期。
好好学专业课,它不仅是我做学生的义务,更是我实现梦想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要毕业出国留学,而且铁了心要出国,那么你知道自己要血拼GMAT,申请学校更是要血拼“绩点”。
所以你依然在好好学习,好好学专业课,但是你有非常清晰的目标,虽然你很清楚一辈子不会再用到这些东西。
或者说你想考研,或者免推研究生,天天盯着加权紧张的要命。
也许你的研究生专业与本科八竿子打不着,也许你一辈子再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任何事情,但是你要记住,首先当好学生绝对不是坏事,其次,在相当的情况中,好学生的选择永远比坏学生要多,记得给自己留后路,不要孤注一掷。
关于学习只谈这么多,但是还有一句话一定要说:如果你还没有想好以后要做什么,那就先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吧!
不要去管其他人,那些突然间大三喜欢缺席甚至不来学校的人,往往是去处理对他们更重要的事情,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短实习或面试,可能是办签证考托福,甚至是为了研究生准备论文找导师见面……不要学着别人一起傻笑一起不来学校。
在学着别人做“凉柿子”的同时,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做“凉柿子”的资格。
关于实习:做有质量的实习,宁缺毋滥。
这句话引来的非议最多,太多人对大学里学的东西持消极态度,认为不如早点跑出去实践,哪怕去肯德基麦当劳打工,哪怕是去发传单做销售。
我不否认,也许对于某些专业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特别是女生),不要将生命浪费在这些低级的“实习”上面,机会成本太高太不值当。
之前做过一段时间暑假工——流水线工人,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觉得做那些事情就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知识经济时代讲究“策略”,做事情要讲求方法也要考虑机会成本。
大二的时候我就赚了五万,怎么来的?稿费,运营,还有零零碎碎的一些东西。
相对于外出实操,可我就是宅在宿舍里,就赚了人生里的第一桶金,而且现在我的小金库里面还有一万块钱存着。
其实赚钱很简单,到知乎那些门户网站上面找找兼职,自己主攻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比如我,就是写作,并且和一家广告公司签约了,长期为他们提供文案。
虽然说比较累,但是值得,人家看得起你写的东西,倒也是算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虽然我的成绩因为这件事情下滑了不少,但是我积累的经验,比我那些不起眼的成绩倒是重要了不少。
话扯远了,还是一句话:做有质量的实习,宁缺毋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努力去做什么。
关于读书:书读多了,天上真的可以掉馅饼,谁都不砸,就砸你。
关于读书这一章,我真的是有太多太多东西要谈,而且我总结现在所有的机会和看似的幸运,很大程度上源于读书。
碎片化时代,如何利用这些空余时间,我只想说: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这并不是简单的并列。
而我也深受其益。
读纸质书,现在倒是会让人觉得有点low,显然,手机的大众化,已经在只言片语上将现实拉到我们的面前。
优质的散文杂文思想深度化完全在手机上面能够呈现,真的值得一读。
手机的诟病可能在于杂文的层次不齐,但是与其花不少时间在游戏上,还不如静下心来多多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充实自己的大脑。
读书的目的可以很单纯,可以只是出于喜欢,也可以并不单纯。
你因为什么原因去做并不重要,关键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真正去做了。
差点忘了这章的标题:书读多了,天上真的可以掉馅饼,谁都不砸,就砸你。
怎么个砸法呢?请见下一章,关于气质。
关于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的通行证,与任何东西都无关。
之前看过一句话:这是一个只有两分钟的世界,第一分钟,让别人认识你;第二分钟,让被人喜欢你。
读完之后我倒是觉得,这句话可操作性太差,在中国应该改一改:这是一个只有两分钟的世界,花两分钟,让别人记住你。
认识和喜欢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试想,若是你无法让别人记住你,你如何和别人有下一次的机会接触你认识你喜欢你?
读书是内心的修炼,内心的修炼是气质培养的主料。
无数次的缘分和机会,都和读书有着太大的关系。
都说机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倒是觉得,机会总垂青那些“内心有料”的人。
而“内心有料”,源于读书,源于艺术,源于气质。
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只言片语,就是最好的推销,而且只有内心真正强大,才能做到这一点,“此时无声胜有声”,装是装不出来的。
无论对方是什么人,第一,不要因为有些人不懂你的话题而皱眉头,因为你要永远相信术业有专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第二,不管对方是何方神圣,不必看轻自己,要有很谦虚的态度,不卑不亢的心态。
修炼气质,像是熬汤药,火候急不得,急也没用。
如果是在学不来,那就保持本真好了,若是非要在东施效颦和素面朝天里选一个,我宁可素面朝天。
气质没有好,也没有坏。
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就像鞋子,不必追求大小,合脚的才是最好的。
有时候,一种气质,也只爱一个人。
关于心情:你可能很辛苦,但永远不要去做廉价的“小怨妇”。
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遇到自己讨厌的事情,不必让眉心出卖自己。
如果做不到淡定,那么请平和的微笑。
感谢上帝没有把你生成他/她那个样子,所以你该学会知足,学会包容。
请记住一点,有涵养,并不代表忍气吞声。
在和人赌气的时候:你不和他/她计较,并不是你忍气吞声,而是真正觉得没有必要。
仔细想想你在赌气的对象,如果你认为你的生命层次注定高于他/她,那么你的单位时间价值同样远远高于他/她。
和这种人计较,浪费自己大好的生命,没必要。
然而和一个前辈谈到这个问题,他又接上一种观点:所以你要做的,是尽快地上升到你想达到的层次,虽然依然会有看你不顺眼的人,但是会少很多,因为大家的共同点更多了。
有人看你不顺眼,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它至少证明了两点:第一,你有让人看不顺眼的“资本”,无论是才华还是相貌还是能力还是机会还是其他。
第二,你一定有些地方与众不同。
萝卜不会嘲笑萝卜,因为大家都是萝卜。
你可能会遭遇不公平对待,可能会遭遇“小鞋”,甚至会发现你一直关心的人却背后绊了你一脚。
听说过一段话: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恶心的人,遇到一些恶心的事儿,起初的时候,我们对此生气、委屈,甚至愤怒,想要撤出。
后来,我们自喜于在和这些”恶心“的博弈中,成为赢家的扬眉吐气,但是心绪并未平静。
再后来,等我们真正长大了,成熟了,再遇到这些“恶心”的时候,也只是在电话边莞尔笑一句,噢,这样啊?咖啡都要凉了。
一个辈分资深的人力资源师,说如果我们并没有害人之心,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却依然有人看你不顺眼,甚至希望拌你一脚,该怎么办?
首先,你不必太过苦恼,因为人生处处有小人,换到哪儿都一样。
其次,检讨自己,再检讨自己,是不是有些地方太过锋芒毕露,是不是自己无心之举伤害了别人自尊。
学会内敛,不要可以一句赞扬和感谢的话说出口不会太难。
最后,如果确信自己已经做好了以上两点,却依然有人看你不顺眼,不必在乎,李开复说过一句话,往往是朋友和小人共同成就我们的人生。
笑着犯一句狂:看我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了,你算老几?
你可能会很辛苦,会很累,有时候也会情绪失控。
可以偶尔难过、伤心、不吃东西,想念一个人的温度。
但是不要随便去找便宜的肩膀依靠。
放松,并不等于放纵。
好友之间偶尔犯犯2也无妨,人生不必要时时刻刻聪明。
幸福的人,该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刚上大学的时候,郁闷爆发的时候也会偶尔抱怨,功课多压力大日程表太满时间排不开人际关系好烦有人不理解被人冤枉……都是抱怨的好理由。
后来有朋友跟我说,你怎么天天身上一股怨妇的味道。
虽是开玩笑,但是自己绝对是当头棒喝清醒了。
从那以后,痛下决心洗心革面。
你可以很辛苦,你可以找个方式发泄心情,跳舞唱歌弹琴听音乐煲电话粥都行,但是不要做小怨妇,那样会让你变得廉价。
收获一句话:真正优雅的人,不会流眼泪。在心里挖一口井,充足的盐分会滋养强壮的生命。
关于爱好:不是为了气质,而是为了不孤独,孤独的人容易廉价。
无意间看过听说过一个人,当年她研究生转读商科而放弃了文学,因为家人朋友都劝她商科更“实用”。
然而等到长大了,却发现其实艺术才是最“实用”的东西。
当你孤单了,绝望了,失落了,伤心了,你绝不会去想到找“商科”的内容看看,而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运动……这些艺术的东西。
只有它们会一直陪伴你,一生相伴,不离不弃。
找到一项真正热爱的兴趣,终生坚持下去,不是为了气质,而是为了让自己不孤独。
孤独的人容易廉价。
关于朋友: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不要认为这句话很俗。
我曾经问过一个人,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他说,因为你值得我对你这么好。
你关心你的朋友,是因为他们值得你这样做。
不要带着“功利”的色彩去结识朋友,那样会让你浑身不自在,像是沾满了汽车尾气味。
我的确看过一些人,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要新认识多少人,交换多少张名片,每个月定期要联系哪些人,每次活动要想方设法积累人脉……
也许他真的不累,乐在其中,也真心希望他如此。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去轻易认为你有权打探任何人的隐私,再好的闺蜜/兄弟/恋人都不成。
关心他们,适可而止。
生分一旦发生,真的很难愈合,以后再熟络也变成表面的客气。
在朋友需要你的时候,不要问太多细节,他/她想告诉你主动会找你说。
告诉他/她,我24小时开机,需要我随时打电话,我一直都在。
遇到伤害/背叛你的朋友,随着时间原谅,但不要忘记。
关于爱情:不要为了任何人,而轻易改变自己。
去年“你的大二推荐做的事”里边,我最后说应该谈一场恋爱,但是自己实在做得很差没有太多可说的。
今年,想想应该补补这个遗憾。
不要为了任何人,而去改变自己。他/她之所以爱你,是因为你是你。
一旦你不是你了,他/她也就不再爱你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就算他/她离开了,你也不会太难过,因为你还是你。
有人说,重情的人,往往容易动情。
常怀一颗感动的心,但不要轻易动情。
最后伤的都是五脏六腑,伤的都是自己。
不用刻意问他,你爱我吗?
他若爱你,自己会去爱。
他若不爱,骗他说了又能怎样?
爱人像是沙子,抓的越紧溜的越快。
他若心里有你,自己会在你身边。
若心里没你,留他又有何用?
感情的天平上没有公平可言。
曾经有一个女人,在她的文字王国里,借他人的口吻叹道,“这样在乎,很难打胜仗”。
“誓言”是个点动词,所以两个字,都偏偏有口无心。
但是始终相信爱情,相信真爱。
若你有男女朋友,在KTV唱《暖暖》的时候记得打电话给他/她,电话里给他/她唱,“爱一个人希望他过得好,真心的对他好,不要求回报”。
补充一条,认清自己,不要做无谓的事情。
这一点很重要。
本来写到最后已经收尾,却想到昨天看到某人一篇文章,关于他对未来女朋友的标准。
我才看了几条,就已经笑翻:
要国色天香……对艺术有极高造诣……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必须……能歌能舞知书达理……要有才有学识有独立见识……还最好能有社团经历,做的级别越高越好,这样才能理解他的不容易……
我当时特想跟他说,先生,您这个女朋友标准,纵观近当代中国,恐怕只有两个人能勉强合格:一个是林徽因;一个是宋美龄。
可惜这两个人还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她们都嫁人了;第二,她们都死了。
这篇大三的文章,也许有人觉得啰嗦,因为的确是脑子中想到什么随手敲下的。
虽是20岁的年华,也应该学会慢慢成熟。
有人可能会问我,你怕明年的时候还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标准吗?我说,怕,又不怕。
第一,怕也没有用。
第二,武则天传记里有一句话,以色示君者日短,以才示君者日长。
我相信,就算没有达成,我至少向着这个方向前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