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播种初心的

作者: 我是马依云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19:03 被阅读0次

    文/影子

    今天想来聊聊初心,最近看了《生命的清单》,主人公布雷特在14岁时写下的自己的愿望,重新在34岁时又找回了。

    其实挺奇妙的一个过程,小说虽然是小说,会夸张于生活,就像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一样,虽然夸张但是不可否认其存在,大家将“老大哥”的话信奉为真理,文革时代的缩影就和大洋国是五十步笑百步。所以说奥威尔是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我喜欢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写作方式,漫谈,所以就随心所欲,想到什么便是什么。

    回来再说《生命的清单》,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概都给自己列过一些想法,太小的时候列的类似于当消防员,医生老师之类的不是很可取,我们从小的教育方式,是树立榜样式的,这些形象到底是社会树立的或者老师引导给我们的还是自愿发自内心的,这个有待商讨。

    我们的社会总是会树立一些榜样,去当这个社会的时代先锋,以鼓励人们去正向化,统一化,朝着社会想让我们去发展的方向发展,所以小时候才有这些梦想。而西方鼓励的是自主,自由创新,所以主人公14岁时立的梦想是可取的。

    直到什么时候自己树立的一些梦想才是可取的?我是高中时候树立的一些想法至今觉得确实是热爱,虽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一些所谓的正向的引导,但小时候有一些不可磨灭的热爱。

    我从初中开始看郑渊洁的童话,那会条件有限,其实读的书很少,在所能接触范围内将能读的都读了,高中开始读《红楼梦》,有的人会认为红楼梦枯燥至极,我认识非常有意思,还记得课间读过十几分钟的《狼图腾》,当时沉浸其中,一会会就读了几十页。

    回忆了一下上学期间也就读了这些课外书,当时以学业为重,方方面面不允许发展课外读物,但其实,你看,所谓的热爱一直停留在你的意识当中。教育虽然引导的方向和我们不一致,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是初心。

    五年前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时代,当时虽然在写,但太刻意化,成了任务有“累赘”感,反而写的不舒服了,现在会将很多东西内化,在输出,在不刻意的同时得到的才更多。

    有书的刘杨,在高中时代就开始自己的日记,那会也没想那么多价值和意义,想太多的价值和意义会趋于功利化,反而内心有压迫感。大部分自主的写作其实都是从先取悦自己开始。

    再来说说布雷特列的十四岁的生命的清单,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取悦自己,西方人对自我的感受很重视,而东方人习惯性为了别人而活,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所处社会不同,所以对自我价值的定义也就不同。因为社会的肯定不同。

    再问很多人有初心么?好多人甚至都想不起来了,每天为生活奔波,房子车子票子,社会带来的肯定价值高于自我内心的充实,满足了一定程度上的虚荣心,我一直挺喜欢大冰的一句话,愿你我既能朝九晚五,也能浪迹天涯,不是不管不顾的去追求旅行,去流浪,而是内心真正的充盈,即便我们需要去工作去付一些责任,这是为了身边的人和所处社会大环境下,但要初心不忘为了自己,依然可以活的精彩漂亮。

    我朋友圈里有个姑娘叫莫离,几年前写作课认识的,她的文采很棒,最近应该一直被困在了澳大利亚,她的文采不受老师欢迎,不是主流的,但是真的很好,不一定需要主流受众,其实我们私下有些人读了,非常喜欢。

    她一直在流浪,喜欢感受当地人的真切,喜欢去体验这些,到过中东,古巴,澳洲等等,一个人一个背包,遇到过大兵,酷酷的青年,当地老人家等等,大部分人是友好的,也许她的初心就是感受人之初的善,躺在我们这些人的朋友圈里去实现一些人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她也是一种勇气的存在,莫离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如何播种初心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iw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