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笔写这十天的复盘,真是感慨万千。从当初的犹豫不决,到走过这十天对这段旅程的感恩,见识之旅唤起了我身上的觉醒和顿悟。
接下来,我将在心态、输出、养分、坚持四个方面来复盘,找到差距,修正原则和制定践行计划。
以正能量的心态,做好要做的事
犹豫进共读营,是因为刚好在工作中遭遇了很多委屈的事,觉得心里的坎很难过去。晚上在家加班,想到难受处,独自一人默默流眼泪。
共读营发布读《见识》的时候,马上购买。书一到,开始看,发现吴军老师的“命运”及“幸福VS成功”的探讨,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当下决定,逼自己一把,挤点时间来读、写。
当读到《职场的误区与破法》时,联想到自己,发现自己在职场心态上还不够成熟。还是会因为委屈、玻璃心而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记得曾经看过一期《艺术人生》,朱军问刘若英:“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你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你不会气急败坏吗?”
刘若英的回答是:“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是呀,每个人都有苦和难要承担,只有能够承受住苦痛的人,才能迎来生活的转机和人生的成长。更何况,工作不是为了公司或他人,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很多时候,成败不是以能力决定,而是以心态。积极的心态才能改变结果,将委屈化作动力,学会看积极的一面,死磕自己先。
以输出作品的意识,做重要的事情
拿写作来说,我是业余选手,除了参加读书营活动、公司专访会绞尽脑汁谴词造句,除此以外,全是横冲直撞,手写我心。
当读到《大家智慧》时,传颂至今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等无不是用匠心精神来打造作品。王安石在写《泊船瓜舟》时,为了写好一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可见惟有严格的标准才能打造出精品。
这次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优秀的好文章不仅在“故事拆解+情感共鸣+文笔”套路上更胜一筹,而且都是改了几遍后才打磨出来的。
今后以营活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打磨作品的意识来提高自己的输出,既可以很好地强化吸收知识,又可以内化成应用,在持续输出中提升能力。
除了写作,工作中也要运用打造作品的心态去做重要、附加值高的事情。用作品来证明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增值起来。
以博采众长为已用,做最好的自己
每每参加营活动,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素材不够,角度不新颖,文笔缺乏。当你对自己的输出有了作品意识的心态来打磨,更会发现严重缺少养分。
吴军老师在得到上推荐了经典、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传记、经济、科普读物、思维七类书,而且这么书他都一一看过。在《见识》这本书中,常常看到他提及经典书对他的影响。可见好书给了吴军老师养分,成就了他成为一个学贯中西、博采众长的学者。
张小桃老师在千聊分享《如何学习陌生领域20%的关键知识》中提到,知识可以从人、事、书、网中学到。就拿我们这次共读营来说,大家共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很好的联机学习机会,多琢磨、模仿他人的写作套路,重构自己的风格。
我在慢慢的改变,比如学习海蓝写能量按钮,抓住好的素材去深度剖析,以主题营的输出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倾听老铁们的反馈。还有,这次写复盘文章时,我把之前主题营活动的优秀复盘文看了一遍,才开始动笔。
要改变知识半径的局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经年累月的刻意吸收营养、刻意练习才能突破。从书本、牛人、事中去博采众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应用,修炼自己的内功。
以积硅步致千里,做好一切准备
回顾我这上半年,属于一月勤奋,二月过年,三月清单营勤奋,四月调整身体,五月精读营勤奋,六月懒惰,所以写作的水准也忽高忽低。
罗振宇老师在介绍吴军老师的时候,有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吴军老师就像一个长辈,每天把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每天输出3000字,坚持一年了。”这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惟此也显得弥足珍贵。能在一件事情上死磕自己的人,方能成功。
今天在群里,杰骜不驯老铁分享了一个数据。
“去年小白连长所在的小灶群,一共四百多人。
第一个月,全勤写感悟的人300多;
第二个月,全勤写感悟的100多人;
第三个月,80多人;
第四个月,50多人;
第五个月,20多人;
第六个月,10多人。
这10多人,多已成为剽悍江湖审稿官,剽悍晨读内容组,讲书人、专职人物采访者。”
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可以让人,无论悲欢离合还是阴睛圆缺,每天都笔耕不辍。有时候,不是没机会,而是没准备。相信是起点,坚持是终点。
上半年的计划虽然做到了,但从8月份开始,标准必须提高,每个月要完成22篇以上高标准质量的文章及语音分享、4次周复盘文章、完成一篇以上可以上稿的工作文章。
最后,我想感恩所有的发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成长的路很长,惟有想到、做到才能得到。愿我们都是那个“可以告诉自己你有多么不够好,但同时,又有很大可能可以变得更好的人”。
共读营这几天刚好是我生日,还来不及写生日感受,谨以此文献给甘愿涅磐重生的自己。愿在时光的沉淀下,我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5011-在路上JENNY
网友评论
我想看看其他文章的水平,然后猜一篇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