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晗老师曾在得到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做过关于如何甩锅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用了员工和老板到底是谁在欺负谁的案例,他讲到通常看似老板在欺负员工,其实员工有一万种方法欺负自己的老板,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从前,我对法律的兴趣并不大,作为一个人畜无害的青年,法律显得似乎很高远。但是,这几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开始慢慢意识到学点法律知识的必要性。
前几天,拿到《想点大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颇为激动。
读这本书的体验和读普通书的体验不同。读普通的书,我都是恨不得一口气读到最后一页,读完了再换一本,而这本书我是一点一点的读,有意控制阅读量,每天只读一小节,生怕读完了就没有了似的。
第一节讲了法律的终极使命是维护社会秩序。秩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写到:“如果没有稳定的秩序,人们就会丧失对生活的稳定预期,整日忙于应对各种混乱和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进行生产的增值、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创造。长此以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爱好和平,不喜欢战争哪怕最糟糕的秩序也好过没秩序。
苏格拉底“以死护法”的故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苏格拉底由于公开挑战雅典的社会习俗和公共信仰而冒犯了整个雅典社会,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朋友想法设法营救他帮助他越狱逃生的时候,苏格拉底却断然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整个审判是完全依据雅典法律程序进行的,因此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即使我不同意这个判决,也得服从。本来这个判决在我们看来就已经错了,给法律造成了伤害;如果我逃跑了,会对法律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人人都这样,法律的权威就会荡然无存,整个社会秩序也会随之解析。”
法律是一套用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强制性的规则体系。这也是法律区别于道德、伦理和习俗的重要因素。
秩序为大。有些看似不合理的法律判决,其实是从大的层面,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
因此,法律思维是大的思维格局。
——————————————————————

作者:笔舒轻风。民航业内人士。简书创作者,日更达人,保持着每天早起写作的习惯。以书为伴,宁静致远,每年阅读100本书的践行者。长期主义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