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心态“作祟”的因素
社会转型期,公众心理由“奋斗型”急速转向“享受型”,有钱没钱买个车玩、钱多钱少花了再说……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对价值的认同,从过去的“以苦为乐、以干为荣”逐渐在转向“轻松为大、多干是傻”的状态。
著名的“墨菲定律”显示: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以此来解释“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状态,应当可以从根本上找到原因。
二、也有工作方式转换的因素
对于服务型的工作,过去我们习惯于“结果导向”,实施过程的相对自由度较大,削弱了累的感受。如今干工作,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做到全程规范、严谨、到位,很多人不适应,感觉结果还没出来,人已经累得不想动了。
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更能体现合法、合理、合情的基本原则。因为“模块化”运作,对于效率提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在于,大家早已习惯了过去的工作老套路,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转变过来、并且快速适应,难度自然不小。这种状况下,因为过程当中的问题,人员素质的问题,思维惯性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叠加,导致“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单一的工作反复折腾”等现象也就出现了。
改变这种状况,必得通过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精细化精准化,才能保证最终办事结果的“一步到位”。否则的话,重复劳动、低效率工作的问题在所难免。
三、还有工作内容变化的问题
过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条块结合”上,各自把职能任务完成好,基本就OK了。现在对于整体统筹的力度比较大,任何一个单位,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整体的中心工作也必须深度参与,自然任务加重了,头绪增多了,压力增大了。
工作头绪变多、任务变重、要求变高,自然带来压力变大。解决的途径无非两种:一是统筹计划更加给力。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有清晰的安排,要不然,诸事搅在一起,又忙又累、心里烦是必然状态;二是效率提升势在必然。时间还是那么多,事情增加了,单位时间尽可能干更多的事情,才能保证有尽量多的调整时间和充电时间,玩不像玩,干不像干,不仅不利于做出成绩,更不利于调整自我。
最后归总一句: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管理方式越来越严谨、公众需求越来越多元,等等,都是必然趋势。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适应,方是长久立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