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生石上旧精魂
《红楼梦》第一回中,讲起那块被遗落的补天石要下凡受享,牵扯出一段风流公案,起因正是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一桩前缘。
这桩前缘,指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受了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既受了恩惠,便念着报恩。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便跟着下世为人,以一生之眼泪偿还甘露之惠。这也就是所谓“木石前盟”。
“木”指的是绛珠草修成的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下世为人,即是黛玉,后文中黛玉有一次取笑时,说自己“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也有这个含义。绛珠草所生的地方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三生石”刻的是万物情缘,脂砚斋批道:“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这决定了黛玉先天灵气十足,多情痴情。“绛珠草”三字,绛为红色,“珠”有“泪”之含义,“绛珠”二字做“血泪”解,又有抹不去的愁苦意味。
绛珠仙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黛玉与众不同的来历为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做了铺垫。
“石”是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将神瑛侍者、补天所遗之石区别开来,分别为贾宝玉、贾宝玉所配之玉),“赤瑕宫”三字,“赤”字点红色,贾宝玉有“爱红”的毛病,“瑕”字即“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也就是说微有瑕疵的玉,贾宝玉的性格并非完美,他的视角、观点、评价也只代表这个人物,而不代表曹雪芹,更非定评。
报恩的情爱模式及其发展
绛珠仙子“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下世为人“还泪”便是报恩方式,“还泪”贯穿了宝黛感情发展的始终。
“报恩”乃善缘,由“报恩”而来的情爱模式,其实在古代并不少见,最著名的就是家喻户晓的《白娘子传奇》;《聊斋志异》中也多有鬼、狐等化身为美女报答书生之恩的故事;野史中也普遍有女子得男子偶然相助,后来成就一段缘分,一声“恩公”唤得甚是动人。这种模式也许与英雄主义情结有些许关联,英雄救美之后,美人以身相许,英雄寻得佳偶,美人觅得良宿,便是佳话一则。
只是宝黛之间与以上模式在发展上有许多不同。宝玉与黛玉的表亲关系,给他们创造了从小一起长大的条件,耳鬓厮磨嬉笑无间,成就了“青梅竹马”、“日久生情”的感情,突破了森严的男女界限,这就与第一回中所批判的才子佳人小说判然有别。他们不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般一见倾心然后性命相许,而是彼此灵魂相互吸引,情爱自然发生,猜疑与磨合必不可少,这样一种感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现代意义。
可以说,宝黛之间的感情发展融合了很多因素,是一种理想化的完美的恋爱模式,甚至他们最终没有走进婚姻,这种缺憾也构成一种美。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最好归宿,婚姻磨灭少女的灵性,黛玉的体弱早夭是一种必然。也因此,宝黛的感情获得了一种永恒的动人力量。

“还泪”的凄美色彩
前面讲绛珠仙子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她的报恩方式便是“还泪”,脂砚斋批道:“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又有:“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是曹雪芹的首创和独创。
由“泪”,以及黛玉在诗社里的雅号“潇湘妃子”、住处潇湘馆“龙吟森森,凤尾细细”的多竹环境,还可联系到上古时期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她们为寻找、思念舜而泪洒湘江、使竹成斑,凄婉感人。有学者据此推测,后八十回中贾家没落,宝玉出走,黛玉因担忧、思念而泪水不断,终致泪尽人亡,佐证为探春在给黛玉“潇湘妃子”雅号时的一句话:“你将来思念林姐夫,那竹子也是要成斑的。”
我们知道“袭为钗影,晴为黛副”的著名说法,《红楼梦》金钗中几乎每一位都有“影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实就是多种性格的组合叠加。在黛玉的影子分析中,对应神话中的人物就是娥皇女英(历史上和作品中的“影子”以后再论)(此观点主要来自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
将“还泪”加之于“报恩”,使爱情具有浓厚的凄美色彩,同时在人物尚未出场时奠定其多愁善感之性情,这一方面是天才作家曹雪芹的伟大创造,另一方面又是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根基。
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神瑛绛珠在太虚幻境里的一段前缘即是所谓“木石前盟”,有了这段前缘做基础,黛玉初见宝玉时,“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方有所本,宝玉初见黛玉时,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方不唐突。
宝黛之间的感情远不止年少男女之间拌嘴吵闹,黛玉总是哭哭啼啼也远不是有些人所讲的矫情,宝黛感情发展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红楼梦》却绝不是爱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其复杂性正是魅力所在。
再说回绛珠仙子,其受神瑛侍者灌溉之后,又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脱去却草胎木质修成女体,脂砚斋在这里批道:“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偿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
一部《红楼梦》,何其浩瀚,宝黛一生情爱,多少曲折,一个脂砚斋,又生发多少妙语。读来思来,总是感慨,总是不舍,珍而重之又珍而爱之,放下再拿起,暂借这手中一卷,逃这尘网半日。

无戒90天挑战营第1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