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进退昼夜,动态之象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06:57 被阅读11次
    四十五、进退昼夜,动态之象

    与「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这两句话相反,「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是相对于动态的八卦说的。就是我们「观象」的三极里面不再都是义,而是出现了至少一个以上的善。因此,现在遇到的首选难题,应该是一个极动与两个极动、或者三个极全部动的不同后果所带来的表达问题。

    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话来说清楚这个问题,这是矛盾。《系辞》不仅极其巧妙地解决了,而且一举多得、一箭N雕,成就了文字表达上言简意赅的典型范例。

    首要的、主要的特点就是简明。

    关于动态的象与静态的象的描述,情况一样,《系辞》保持原来的句式不变,再次仅仅用了聊聊十六个字,就干净、利索、全面、彻底地回应了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静态下的「吉凶」与「悔吝」,虽然分别用于导向《说卦》的「系辞」与《易经》的解卦词,也比较深奥复杂,但是就二者之间的联系而言,则只属于程度方面的正常的递进,在层次方面则比较容易辨别。

    动态下的「变化」与「刚柔」的组合,显然就没有这么正常了。典型的「鸳鸯配」,互相不搭,确实让人费解。因为「刚柔」是变化之本,已经说到了「刚柔」的层次,还继续来说「变化」,除了狗尾续貂,还有什么样的「变化」能跳出「刚柔」的范畴?

    就变化而言,「刚柔」不仅是根本,也是全部。——内涵上是根本,外延上是全部。因此普通的变化,只会为刚柔所包容,二者是区间大小不同的包容关系,——刚柔包容变化,变化小于刚柔。

    既然这样,刚柔之外又何来变化?

    刚柔都是相对于「极」而言的,而「卦」的变化则是建立在「极」变化的基础之上。三个极任何一个极的变化,都直接导致卦的变化。而且一个「卦」会出现多少极的变化也是随机的、不特定的。因此客观上就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包容关系,就是卦的变化包容极的变化,极的变化小于卦的变化。

    现在我们有了两对相互包容的概念,一对是刚柔和变化,另一对是卦和极。其中刚柔仅仅与极捆绑在一起,与整个卦的关系则是一种间接的联系,至少不像刚柔之于极那样密不可分、是直接的因果相联。

    于是,整个「卦」所有的「极」的变化,与一个单一的「极」的变化,客观上就成为了一种相互区别的方法。其中单一的一个「极」的变化,表达为「刚柔」是准确明了的,既介绍了变化的根源,也表达了变化的方式。

    「卦」的变化本身就不属于一种单一的「刚柔」的变化。哪怕仅仅是在只有一个极变化的情况下,在这一个「刚柔」之外,还裹挟了不是刚柔的其它的极随之行动,否则就不构成完整的「卦」的变化。

    在两个极或者三个极变化的情况下,整个卦的变化结构,更不是某一个刚柔所能够决定的,而是多极合力的产物。因此,在这里反而是「刚柔」无法包容卦的变化,而将它直接表达为「变化」,也同样是顺水推舟、顺理成章。

    因此,所有的变化情况,就全部囊括在《系辞》这十六个字之中,没有例外。《系辞》巧妙绝伦的解决了因为变化的极的数量不确定而出现的不好表达的难题。

    附带的、次要的特征是一举多得。

    其中的第一得,是刚柔本身是一种反对的关系,二者的「象」也是明显反对的,刚是两个阳的符号组合,柔是两个阴的符号组合,由此就有可能推知,变化也是一种相互反对的组合。

    也就是说,这里的「变化」,并不是像现代的使用方法一样,是一个词组,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变。在《系辞》里面,二者不是一个词组,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相同的,而是与刚柔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样,是相互反对的。

    这里的相互反对,主要就表现在变化的结果上。刚柔分别变化成为阴阳,这个阴阳是反对的。

    其中的第二得,是顺带表达了事物的「进退」的观点。按照《系辞》的原意,卦的变化才是预测的主要依据,所谓的「观象」也是建立在对整个八卦的结构的分析之上的,具体的极的变化,当然是驱动力,但却并不是变化本身。

    而所预测的事物的变化,通俗的说有好坏之分,人们想要知道的就是这个好坏的变化。《系辞》表达的略微高端了一点点,就是「进退」,应该与好坏也有一个包容与大小的联系。

    总之,《系辞》将卦的变化,分成进退两种。一种是从「本卦」的「阳」变化成为「之卦」的「阴」,叫「变」,阳变阴,其「象」是「进」。

    另一种是从「本卦」的「阴」变化成为「之卦」的「阳」,叫「化」,阴化阳,其「象」是「退」。

    与之相对的,是变化只发生于动态的八卦,而静态的八卦是不出现变化的,因此理论上也就没有「进退」可言,换句话说,就是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因此无论吉凶还是失得,都是固化成型的结构。虽然未来,却已经是过去式。

    动态的好处或者不好,就是存在这个进退的空间。

    其中的第三得,是给出了《系辞》对「善」的解释。将极的动表达为刚柔,本质上是重复,没有丝毫的新意。因此,借这样的机会,《系辞》对刚柔作出了名词解释,所谓的「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并不是真正的在解释「象」。因为刚柔本身就是最原始的「象」,即阴阳的重叠,《系辞》又称之为「叠用柔刚」,就是将阴或者阳一重叠使用,就成为了刚柔。

    作为符号的柔刚,如何与白天与黑夜轮值的自然现象产生交集?《系辞》这里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明了柔刚与日月之象的本质联系,虽然在三极的阶段,「日月」的构成是「阴阳之义配日月」,但是在「四象」阶段,「柔刚」就是「日月」。

    另一方面,昼夜之象与日月之象比较也有很大的区别,比日月具有更普遍、更广泛的含义,就是代表了「光」与「暗」。

    「光」与「暗」的表达,此处唯一。一方面,这里恰好有这种文字表达上的需要,所以顺势而为,算是搂草打兔子,不打白不打。另一方面,更在于点到为止是恰到好处,多说不单单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在这个更加深入的程度,语言越发难以名状,徒增教学双方的压力,而且更容易出现偏差。

    所以说,《系辞》是最具民族风的经典作。代表着中国特色的含蓄,无处不在,无一例外。又或者,中国人的含蓄,就是传承。

    《古易原理》的一个用意,亦在于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十五、进退昼夜,动态之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er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