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译道德经第十一章

作者: 须弥0芥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19:21 被阅读45次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解:用车毂,器皿,居室为例,来说明实有之物能发生作用在于其虚无的部分。虚无与实有交相为用,脱离哪一面都无法发挥作用。不止器物如此,思想,意志,情感看似是虚无的,然而人类有形的文艺作品,物质文明,家国团体的构建,历史事件都是由它们创造来的。

注:无和有是拆不开的,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文字游戏,是一个表达的技巧而已。比如说一个器皿中空是可以盛东西的,可如果外面没有边缘那么宇宙间就是浑然一体,无空间可住人,无空间容他物。所以外物边际也是空,也是无。所以每一种物体都是一个由有和无二部分构成的东西,又如何拆开来讲呢?他想表达的就是不要忽略了无的那部分作用。

相关文章

  • 意译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 度外养中:学习《道德经》心得(13)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二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里用“车”“器”“室”做比喻,告诉我们“无”才是大用。...

  • 意译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 意译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 意译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 意译道德经第十八章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通解:找到自性,合于大道的人,为上司...

  • 意译道德经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意译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 意译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原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

  • 意译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网友评论

  • 云逸1108:有之有非此有,无之无是彼无。
    有无无有无先后,宇宙万物由此出。
    云逸1108:@须弥0芥子 这个话题太大,不谈啦,你的文章很有哲理,赞!
    须弥0芥子:@云逸1108 历来哲学都是解释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从来没有人说的清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试图来解释的大多来自臆想。
    须弥0芥子:@云逸1108 语言越直白越好,表达越清晰越好。很多书籍因为晦涩才导致歧义。把人绕了进去。以为真有什么神秘之处。
  • 江南雨_b46e:好文,拜读!写得好。
    须弥0芥子:@夏朝辉_b46e 谢谢您的认同🌺🌸🙏🌼🌷

本文标题:意译道德经第十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hd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