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一阴一阳之谓道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0:02 被阅读22次
69、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仅仅七个字,但分量极重,压力山大。有史以来解释最多,也误解最多。

「道」首先是人的动作,既可以解读为「易」对人的模拟,也可以解读为「易」向人的介绍。在《系辞》看来,「道」的主体是「一阴一阳」,也就是把「一阴一阳」勾勒成了一个主动「道」的动态形象。漫画家据此应该可以画出来,一个憨态可掬的动漫图像。

「一阴一阳是一种表达形式」。这个翻译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都无可挑剔。因此,如同《系辞》的其它地方一样,「道」没有现代的哲学含义,这个说法完全能够成立。

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与《系辞》其它地方的「道」,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借用」。这里显然是将「道」借用过来,成为特定的「阴阳」概念的一个代名词。也就是说,《系辞》的目的在于,只要提到「道」,人们就自然可以联想到这样的含义:动态的阴或阳。

就这个角度来说,「易以道阴阳」,可能是真正理解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本质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从此赋予了「道」表达动态的「阴」或者「阳」的特殊内涵。

在「道」被赋予动态的阴或者阳的代名词的特色定义之后,我们再来解读「一阴一阳之谓道」,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的翻译,与历史上的诸多翻译大同小异:「一个阴或者一个阳,就称之为道。」其中的主仆关系一下子天翻地覆,典型的喧宾夺主,「道」成为无可置疑的主角。

我们演绎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内涵演化的过程,同时也将时间定格在「道」的概念被固化为专有名词的这一瞬间。因为接下来的话题,都是围绕定格的「道」的表演,「道」过去的原始意义,以及刚才的来龙去脉,从此也固化成为历史。

哪怕《古易原理》有返璞归真的无边法力,也只能说说而已,而不能逆转「一阴一阳之谓道」中「道」的绝妙进化。

「道」的哲学化、玄化,不完全是《道德经》惹的祸,也有《系辞》这里的故意诱导的推波助澜。

需要是原动力。《系辞》全部的原动力,是推出「阴阳」这一对概念的现实需要。我们已经解析了「爻」与「阴阳」的关系,主要是二者之间的联系。此外,「阴阳」还有一个更加具体也更加关键的联系对象,就是「神」。

「神无方而易无体」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前后衔接,并非偶然。《系辞》的阐述里面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偶然性,根本上的洞见力,让偶然没有任何的生存余地。

到底什么是「神」?《系辞》自带解释,「阴阳不测之谓神」。帛书《易》作「阴阳之谓神」,就自然怀疑是不是遗漏了两个字。实际上,「阴阳」的本义是动态的,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时间不仅洗去了其中的动态意义,抹去了其中的特殊性,反而增加了其中的普遍性,就是「中庸」了,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不分动态、静态的阴阳概念。

这当然还是进步。只不过这么一进步,原本的「阴阳」就失去了动态的含义,所以到商朝、周朝的时候,就需要加上「不测」二字,以指明这是动态的阴阳,就好像现在卜卦的时候,加上一个动的标识,以说明是动爻的情况一样。与古易比较,说不清是进步还是退步。

「阴阳之谓神」,「一阴一阳之谓道」,本质上仅仅只是将「神」置换成了「道」。

但是一个作为主文,一个放在附注,真正要推出来的是「道」。遵照《系辞》的安排,现在流行的就在这个「道」。

这里所谈的,全部是「生命」。《系辞》已经不知不觉的完成了从介绍全部物质世界向只谈生命的过渡。

所谓「生命」实际上就是动态的物质,所谓非生命,也就是静态的物质,《系辞》坚持动静二分,其实也就是将「生命」与「环境」二分。

「生命」在「易」里面的体现,就是「六爻」。反之,「三极」所表达的是「环境」。「六爻」与「三极」的区分,其实是「生命」与「环境」区分的模拟。

具体到每一个「爻」,《系辞》追求直接用「阴」、「阳」来表达,也就是说,名词所向直接针对每一个「爻位」上的每一个具体的符号。它们就叫「阴阳」。它们当然天生就是动态的。

它们就是「神」。它们也叫「道」。

什么是「神」,每一个爻位上的阴阳都是神。因此才存在「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说法,因为「神」的组合就是「易」,这个说法自然而然。那么,「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是不是就与此矛盾?

不矛盾,因为这句话的落脚点是「之情状」,虽然每一个爻位上的存在都是神,但是可以彰显「之情状」的就只有二爻与五爻这两个爻位,也就是「地极」的上爻和「天极」的下爻。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怀疑鬼神的存在,是因为在观察死生的时候,人们的确能够对鬼神的「情状」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易」就是一个生命体,那么,其中的每一个爻位上的存在,都是生命的核心,即「神」。它们对人们的显示,只发生在二爻与五爻所出现的死生之中。而四爻、五爻所谓的「人极」,只不过是「神」换了一个载体而已。

如果「道」指的就是基本的元素,那么生命的「道」就等同于「易」的每一个爻位上的具体存在,它们首尾相连,循环往复,就是「道」的演绎过程。这是就生命的整体而言的,就整个自然世界而言,「道」不限于「易」,而是所有的「阴」或者「阳」,本身就是「道」。

无论是「神」还是「道」,也无论「死生」还是「鬼神」,在《易经》里面这些概念非虚,而是一个个现实的存在(包括符号),这里不存在迷信,也没有玄幻,而是「科学」。科学的对象、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分析以及科学的结论。

相关文章

  • 69、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仅仅七个字,但分量极重,压力山大。有史以来解释最多,也误解最多。 「道」首先是人的动作,既可以...

  • 小白画画~

    一阴一阳之谓道

  • 知易讲堂 | 布衣说易系列之易学的起源与发展(上)

    这个图主要是想表达一阴一阳之谓道。 什么是道呢?一阴一阳就是道。 ◆◆◆ ◆◆

  •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被称为无字天书,七千年前伏羲氏画八卦帮助百姓识天象,后来周文化又推演出六十四卦,再到孔夫子做十传。 很多人...

  •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生两仪,可谓之阴、阳。自然孕育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一切由之而产生。它又是《易经》的智...

  •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即为:“人道、天道、事道”。 大家要顺应自然,顺应道。 一阴一阳也就是人类狭义的所定义的对错,成败,快慢,高低,...

  • 一阴一阳之谓道

    生物学家说,自然之所以如此地多姿多彩,就是因为物种的多样,因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自己了,我们离灭绝也...

  • 一阴一阳之谓道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只不过是阴阳的组合罢了。奇为阳,偶为阴;动为阳,静为阴;人的一个大拇指为奇数是阳,大拇指有两...

  • 一阴一阳之谓道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情的合体。 所谓“有情饮水饱”,情投则意合,反之亦然。 当你开始在家里讲理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太极生两仪,亦一亦二。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生两仪。那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9、一阴一阳之谓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k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