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改造生命,从十信位的摸索,确立信心,进入十住位,由初住发心住,发起真实菩提心,向上提升,来到第八童真住,菩萨身语意的清净行都能够具足,随意受生。
身,是行为模式。语,是语言模式。意,就是思维模式。三个模式代表一个行者的身口意业。平常多讲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很少讲行为模式。
一个行者有他的规范,不是没有。为什么要受戒?三皈依,就受戒了,只是受三戒。第一条,自皈依佛,尽形寿誓不皈依邪魔外道。第二条,自皈依法,尽形寿誓不皈依外道典籍。第三条,自皈依僧,尽形寿誓不皈外道邪众。三番羯磨,就告诉我们三条戒。皈依完,这三条戒要守。
再来,精进一点,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个是性戒告诉我们,本来就应该要做的。不饮酒是佛教行者的特色,是一种限制。每一条戒都有五个基本条件构成,要把它弄清楚。
出家人,受出家戒。要还俗,叫舍戒,要把戒放弃。要怎样认识戒?戒就是行为规范。戒就代表一个行者的基本功德,成为这个模范。
第一、身业清净,就是这个规范对我来讲很自在。
第二、语业,就是我造的语言模式在表达些什么,尤其佛法的语言模式更特别,它都在表达内心的状况。尤其是精进的修行者,对内心的境界,特别会重视。每一个阶次,从初住位开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阶次都不一样。
第三、思维模式,即思考方法,每一个位次的菩萨思考的也不一样,有的智慧,有的慈悲。个人各别要精进,思考方式不一样。当遇到挫折、逆境、无奈的时候,应怎么办?自己要转,先转思维模式,内心的境界要先转,不要受到外境的冲击跷跷倒。
先从思维模式转了以后,语言表达方法会不同。留意我们在讲话时,有没有经常给人家逼迫感?尤其父母给自己小孩很大的逼迫感,自己都不知道。他要怎样心悦诚服地听爸爸的话?东方式家庭教育,都要检点。爱的方式令人毛骨悚然。爱与恨的表达方式都一样。
思维没有立足点。现在社会拼命朝着不是赚钱,是怎么赚大钱方向在努力,第二代的企业、新生代失败都是这个样子。很少有说守成以后倒闭的,都是扩张以后倒闭的,都是想要赚大钱,因为思维错误。
我们说,这个钱我不要赚,给别人赚,能不能这样?钱后面跟的是业,不是钱不好,是业不好。不要以赚更多的钱来思考。让我们来思考,让我们怎么活着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样可不可以?能不能真正感受到那个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什么都不要做,能吗?
有的人比蜜蜂还忙,静不下来。为什么不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呢?没有自己的生命。要给自己保留一点生命,不要追求金钱与数字的目标,这个就是思维模式的转换。有时间多跟家人相处,多给一点时间给自己。有关事业的事,有钱没钱都是二十四小时。24小时充分掌握的人,是最幸福的人;24小时充分运用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当身语意模式三个部分,都能够很清净,很自足,自己能够掌握得住的时候,就能随意受生得自在。这个不难。身口意能掌握,就有办法!(海云师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
人人皆有觉性智慧,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