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淫雨菲菲,淅淅沥沥将近一月不见晴天。红了桃树,绿了柳梢。金色泼黄油菜地,青葱渲染万千山。
景色虽美,但雨多恼人。很多时候,睹见无伞的人群,大雨突袭,狼狈逃避,屋檐下,公交站牌里,小店门口,摊贩的巨伞下,权且暂避。有时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止得让雨侵虐。
忽然就想起书上几个避雨的故事来。
一个大雨磅砣的夏天,一群人躲雨在一个破庙里。天昏地暗,雷电总在人群上头霹雳不止。众人很害怕,认为里头一定有人做了亏心事,老天在用雷电惩罚。于是提议每人出庙外,绕着一个石磨跑一圈回来,做亏心事的人一定会被雷霹死。
谁先出去呢?大伙儿齐刷刷地瞅上了一个老头,老头害怕得直多嗦。于是,大伙儿一致认为老头做了亏心事,齐心协力地把他丢出了庙外。
轰的一声。老头以为自己被霹死了,抬眼一看,庙轰然倒蹋。
这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三尺头上有神明。
清代的戏剧大师,小说家李渔也写过一个躲雨的故事,却相当的美奂美仑。
一日春雨倾盆,李渔在亭子里避雨。一群女子,有美有丑,噼噼啪啪,争先恐后,发足狂奔抢入亭中。接着,迫不及待得像刚从水里冒上来的鸭孑,东抖西抖着,想把湿衣风干。唯有一个三十左右的少妇,穿一身白衣,因亭内人满无法进去,就静静地站在檐下。面对寒风斜雨的侵蚀,安静地如同一株白玉兰。她那种镇定,即便泰山崩于前也不会色变。
一会儿雨稍停,亭里的姑娘们哗地冲出去,她不为所动。果然,雨又撒泼起来。她便有了进入亭子的优先权,不慌不忙,莲步轻移。那些冲出去的女子又噼噼啪啪,争先恐后,大呼小叫地抢位置。由此相比,少妇的智慧,镇静之美,跃然而出。
面对风雨,你的态度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