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艺术之家心情随笔
拉姆岛(肯尼亚)游记(2):角逐诺贝尔奖的老人

拉姆岛(肯尼亚)游记(2):角逐诺贝尔奖的老人

作者: 陈薄言 | 来源:发表于2016-08-23 01:22 被阅读0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虽不擅长“街上的精明”(STREET SMART)但自认不是上海人所谓的“洋盘”,(容易挨宰的人)----中国来的,什么没见过?无非是价钱有水分,很难短时间内探到底,只要被占的“便宜”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么你开心,我省事,别以为我不知道就是。

    我一上岸UMAR就跟上了我,他的形象不是那种让人可以信赖的那种(直觉往往没错)。他的长处是英语不错,他滔滔不绝地建议玩这玩那,跟着随口敷衍着的我走了大半条街,然后要领我去看当地的清真寺,大概是他的自信和盲目乐观让我没一口拒绝他。

    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他说在拉姆岛外不远的的PATE岛上住有中国人的后裔,形貌与本地人不同,是被中国来的科学家证实的,还带走一些孩子去中国上学。去那儿要包船,他已找到两个荷兰姑娘要去,加上我差不多可以成行了。

    这一下打动了我,不光是因为两个荷兰姑娘,而是他说的PATE岛上的中国人后代,这同我在导游书(Lonely Planet)上读到的是附合的,普遍的说法是郑和下西洋的一艘船触礁,船员们走不了,只得留在岛上生存,同当地人一起过活,交流通婚。【1】【2】

    他要我先付一些钱以便他准备第二天船上的食物。见我有点犹豫,他坚持让我用手机把他拍下来,说是如果他拿了钱消失了,只要把这照片示人,他以后就没法在当地混了。

    就是他!!

    他又邀请我参加晚上他妹妹的婚礼(这么巧!斯瓦希里传统婚礼!)晚宴他请客,不,不,我一个先令不用出,谁叫我们是朋友来着?

    他不是那种让人信任的类型,我意识到他以带我去看清真寺为名,然后在迷宫般的胡同中谈预付钱的事,肯定居心叵测。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他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晚上,半信半疑地,我按时到面海的那家宾馆等着去参加“婚礼大餐”,那里竟还有两个也是受邀的客人在等着,一个是七十多岁的老者,另一个他在肯尼亚的项目合作人,是个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子,笑咪咪地话不多。这个美国老人一头乱发,我记得白天见过,跛着足步子却很大,街上很惹眼的。他用平淡的口气介绍他正在本地搞一个项目,如果成功,应该可以获诺贝尔医学奖。具体地说他发现了一种针对孕期妇女的治疗(保养)方法,可以大隔度提高当地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而这套方法很简单而且成本很低,目前已经有几个孕期妇女同意参加他的试验。

    我表达了景仰之情,他又随口地提起还有一个计划中的准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项目,具体内容没听太懂,总之好象是宇宙中有意识(或者是类似“神”的存在),理工出身的我当然觉得是“奇谈”。(后来读到现代理论物理学中的多维空间和平行宇宙的概念,加上最近读的《三体》,现在再想想,我的天,他的理论竟不能全盘否定呢!)

    话题转到晚上的婚宴大餐,谜题解开了,UMAR只是作个顺水人情,是老人对当地的本色食物很有兴趣,这顿饭其实是他出资,UMAR的家人准备。

    Umar来了,匆忙的样子。我问起他妹妹的婚礼,他语焉不详,说是不会耽误,先去他家吃饭。他的言语举止在我看来总有一种暧昧,反正我是既来之,则安之,而且似乎老人二个同他也挺熟悉。

    岛上电灯很少,我们跟在他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在迷宫般的黑巷里走着,跛足的老人尤其不便。奇怪的是黑暗中似乎到处是人,奔走忙碌。Umar说是这是人们去清真寺,婚礼在那里举行。

    进了Umar的家,向他的家人致过意,应该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两个年轻女子也不便问身份。客厅里很简单,一台老电视机,几张椅子,但我们很快被一道门帘隔在客厅外,因为饭桌是在过厅里。吃饭的就我们三个,有点怪怪的,总之这会儿应该遵守主人的一切安排。

    “大餐”平淡无奇,在街上都买得到 ,但是因为是现做的,所以很新鲜,只记得有“查帕提”(类似薄烧饼)和“萨摩萨”(类似煎锅贴,碎牛肉馅,不过是三角的),烤鱼和简单的蔬菜色拉。

    萨摩萨  SAMOSAS 查帕提  Chapati 制作查帕提

    查帕提和萨摩萨在东非很普遍,其实都是源自印度的食品。网上查了一下,前者译作“印度薄饼”,后者译作“印度咖哩角”。东非海岸面对的就是印度洋嘛。

    Umar边来陪我们坐了一会儿,交谈中得知老人还资助Umar的一个女儿上学。席间老人拿出钱包付Umar什么费用,Umar显然临时涨价,老人责备地看他一眼,还是付给他了。我想起老人提及他是坐大巴来拉姆,而不是作飞机,可见他本人还是很检朴的。我自己也尝到从蒙巴萨坐大巴来拉姆的滋味,八个小时还是十个小时我忘了,后半段是土路,不好受,何况这么一个老人,返程我是打算坐飞机的。

    我们谢过Umar的家人,跟着他在黑巷里走到清真寺附近,还是有很多人在游行似的在走,其实看不到什么。人们似乎对这种近乎摸黑的社会活动也习惯了。到了这会儿,我不用问也猜到只怕Umar同新娘连“八杆子打不到”的关系也没有。

    Umar领我们到有灯光的“商业中心”——码头的街上。我和老人及他的同事分手,心里想,过几个月一定写邮件给老人,问问他问鼎诺贝尔奖的进展。

    (待续)

    引用和参考

    【1】维基百科Pate岛的文章中“古代中国探险者的证据”  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te_Island#Evidence_of_Chinese_exploration访问:2016.08.23

    【2】特别推荐:来自非洲的“中国女孩”(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网页)2005.07.07  链接:http://ke.chineseembassy.org/chn/sbgx/t202593.htm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拉姆岛(肯尼亚)游记(2):角逐诺贝尔奖的老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bg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