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被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时候,我刚学过生物课不久,知道腰椎的重要性,紧张的都哭了。
伴随母亲治疗的二十年,渐渐认识到腰椎突出是中老年人群体非常普遍的一种骨科疾病,患者中最年轻的竟然才十几岁。
国内治疗的方法也千奇百怪,从乡村医生的偏方,地方兼职的祖传手法,到小医院的按摩牵引,打封闭贴膏药,再到大医院的微创,以及开放式手术。
不同的治疗方法直接伴随不同的就医负担,也伴随着不同的风险和不同的治疗效果。
开始的时候母亲的腰椎是轻微的突出,症状不太明显,就是有点腰痛。
那时候农村有病去医院的意识不太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去医院,毕竟费用太过高昂。
经过亲戚打听,姑奶所在的村里有一家祖传看腰椎突出的,据传乡里乡亲里面已经有好多人治愈了。方法就是按摩牵引,每天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为了治疗方便,母亲住在了姑奶的二儿子家。
这一住,就是一个月,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人都还小,一个月不见母亲甚是想念,妹妹晚上哭过好几次。
母亲回家了,腰痛基本没有了,转身投入了紧张而繁重的农活中。
我们村位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平原,有名的贫困地区。那时候县里带头种经济作物,种棉花,父母都是传统的农民,养育三个孩子负担很重,跟随村民一下子承包了五亩。
棉花是非常矫情的农作物,从播种开始一直需要精心的人工护理。
除草,施肥,打农药,尤其手工摘除多余的枝叶,每一项都离不开腰的反复弯折。
三年后,家里盖了新房,母亲的腰痛再次的发作了。
之后又一次的去了老地方治疗,又是一个月,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减轻疼痛。
接下来的数年,母亲的腰再也没有回到从前的状态。
治疗,务农,反复循环,直到彻底放弃体力劳动。
这是千百万农民的宿命,他们不得不干体力活,缺少保护自己的长远目光,任劳任怨,积劳成疾,倔强的认为大医院也看不好病,而且负担太重。
在其他方法都不凑效的情况下,母亲下决定做手术,她才五十多岁,要强,不能干活是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更关键的是,她还有个甜蜜的计划,就是带孙子。
带孩子是需要很大的体力的,而且对可持续性要求很高。
去年的时候,我请了几天假,专心陪母亲在市区各大医院咨询,以对比出最好的治疗方案。
母亲来之前,我通过各种关系打听郑州腰椎手术的现状,治疗效果。
首先选择的保守治疗,母亲年过半百,手术的风险还是有的,我也不想她经受二次伤害,于是去了颈肩腰腿疼病医院,这是一个只有保守治疗的地方。
排号,拍片,诊断,出方案,取药,一天一次按摩。
第一天按摩的时候我就在旁边陪着母亲,年轻的医生边治疗边讲解腰椎的护理方法。
与此同时我能明显的看到每一次的按摩,母亲表情里的痛苦,虽然她在强忍。
二十年的老腰痛,这么折腾肯定痛。
回来的路上,母亲说有一次拍片,她的腰椎有些侧弯,而且骨质不太好,比实际年龄的看起来要多十几年。
我打了个寒颤,这样的腰椎,能他妈再牵引按摩吗?
那一刻心里很难受。
第二天便放弃继续按摩,只用膏药缓解。
之前地方中医院的朋友说,尽量不做手术,因为术后并发症太多,有太多的患者比之前更痛苦,腰部像一直缠着绷带,舒展不畅。
更有通过钢钉复合手术后的患者感觉下体有钢刀在刺。
但是母亲甜蜜的计划是她勇敢治疗的基石。
我在网上疯狂的搜寻腰椎治疗的信息,打了好多的电话,最后锁定两家,一个公安医院,一个一附院。
公安医院座落在顺河路这条小路上,天天在那儿路过竟然都没注意到这里藏着一家医院,还是有名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名家。
排号,拍片,找专家。
专家看了几分钟,说准备手术吧,突出已经压迫神经,再不手术的话下肢慢慢会瘫痪。
母亲怔了一下。
我问专家,就没有其他更好的保守治疗方法了吗?手术的风险听说很大啊,毕竟脊椎链接的神经太多了。
专家大概说了下他手术的经验,然后重点讲解了手术需要的费用。
在说费用的时候,专家眼里充满了光芒,好比一个销售员成单前心里计算提成后掩饰不住的喜悦。
我给小姨打了电话咨询,她是医生,说这种医院太小,这么大的手术不能去。
有点迷茫,有点自责,但还是怀着希望去了一附院,这座号称亚洲最大的医院,这座营业额一百多亿的医院,这座集科研和临床为一体的大医院。
排号,见专家,这次没有拍片,因为我手里提着最少三家医院的片子,医生体谅患者,毕竟昨天刚拍的,能用。
心怀感激,能体谅患者的医生真心不多。
专家把片子放在灯光下面,开始同母亲说。
脊柱侧弯了,必须手术,456三节需要重新用钢钉排位固定,不能再耽搁了,否则会瘫痪,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开放性手术,住院二十天左右就可以出院了。你是他家属吧,赶紧通知家里准备十万块钱,新农合医保在我们院报销60%。
专家边说边开好了住院单,并特意叮嘱我留下电话。
可以回去准备了。来下一位。
整个诊断时间绝对不超过十分钟。
母亲被庄家吓住了,脸都黄了,腿有点发软,我是搀着她出去的。
出来后我对母亲说,太他妈不靠谱了,哪有这样的医生。
回家后我安慰母亲,说,娘咱不急,我慢慢打听更好的,这医生感觉跟做生意似的。母亲同意我的观点,她看了二十年的腰,是不是忽悠,她心里也明白。
下午一附院的专家问我是否来医院住院了,我说没,在考虑。专家说考虑好了随时给他电话。
怎么有点像我考虑买车的时候销售员的对白。
后来问了做医药生意的姨夫,他正好认识的有三院的这方面的医生,遂过去。
直接见的主治医师,了解过后决定做微创手术,费用低,风险小,恢复也快。
一星期后母亲出院了,腿酸腿麻消失了,能看到她脸上的轻松。
现在过去一年多了,母亲的痛苦减轻了很多,全家人都很高兴。
依稀记得地方的朋友说,腰椎病是顽疾,得了以后就别想彻底回到从前,得承认这个病不能治愈,平时多注意就行。
母亲慢慢也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给她说,你看倪萍老师,人家没钱吗,人家也没做手术啊,腰椎压的都站不起来了,还在做《等着你》。
大部分眼科医生都是带着眼镜给患者做近视眼手术的。
前几天和同学聊天,说到跟母亲看腰的这段经历,他却更义愤填膺的带着讽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同学有点胖,有一次在宿舍拖地,突然双腿一软,趴在了地上,同事们把他送进了医院,两家医院都建议他立即手术,是腰椎突出。
同事的老公认识的有中医院的医生,他过去后医生看了看,说,你这是腰闪了。
开了三天的膏药,好了。。。
虽然偶尔腰部还有不适,但自理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母亲还在为她甜蜜的计划甜蜜的等待着。
医者仁心,这是错别字吗?
同样的腰椎,他们也有同样的梦想,那就是说服患者执行花费最多的方案。
同样的腰椎,他们更有同样的梦想,那就是花费最少,风险最小,受罪不大。
愿每个腰椎突出患者都能被温柔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