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逆耳利于行

作者: 26c0acdcc586 | 来源:发表于2020-07-03 10:54 被阅读0次

人都喜欢奉承之语、赞美之言的,尤其是自己感觉良好、飘飘然之时。虽然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能做到“闻者足戒”“闻过则喜”的人,古往今来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少才显得弥足珍贵。

“魏文侯改过”讲的是这么一件事: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臣子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文侯说:“可以。”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在这个历史典故里,魏文侯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精神确实值得称道,师经作为一个臣子,甘冒杀头的危险,挺身指出君王的错误,更是让人刮目点赞。当然了师经是碰上了魏文侯这明白事理的君王,假如像商纣王时这么做可就惨了。比干是商纣的宰相,纣王的王叔。据《史记·殷本纪》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

一反一正两个对比鲜明、结果迥异的例子,也导致出了两个成败迥异的结果,魏文侯纳谏改过终至国富民强,商纣王拒谏从恶、孽杀忠良,终至国破身亡,可见忠言逆耳利于行所蕴含的深远道理和意义。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批评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对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点,朝好的方面发展的,对被批评者可谓是一片坦诚,即使批评有所失误,我们也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态度来对待,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自己的言与行常常会因为“身在此山中”而看不到真实面目”,这时候就需要身边的人指出来,以使我们警觉并修正自己的言行。别人对自己的劝诫,能使自己看到并反省自己的言行缺点,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励自己发奋上进。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不中听,却最有价值。逆耳忠言是别人对自己的劝诫,它能使人反省自己的言行缺点,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励自己发奋上进,从而杜绝一味地沉湎在自我陶醉中不可自拔。

相关文章

  • 良言逆耳利于行

    人都喜欢奉承之语、赞美之言的,尤其是自己感觉良好、飘飘然之时。虽然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能做到“闻者...

  • 良言如春

    开云镇中心学校209班 旷文科 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 ...

  • 有些忠告终生受益

    人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但人性中有个弱点,只喜欢听奉承与赞美,不喜欢批评与忠告。奉承有害,但人们却...

  • 王阳明对学生的三条告诫,适用于大部分人

    良师亦如良医,每于对方病痛深切处用药、训诫,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唯有如此才能起到从根本处解决弊病的效果...

  • 原来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更促行

    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良药利于病却不苦?忠言利于行却不逆耳呢? 在今年...

  • 非暴力沟通之感受的根源

    今日阅读感受的根源。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在现实中,忠言逆耳并不一定利于行,因为逆耳(不中听...

  • 《孔子家语》摘录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2019-05-0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有用的忠言不逆耳,逆耳的忠言然并卵

    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我们

  • 【励志书语】(364)

    善 与 恶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言一句暖三冬 只要循着 心里那道光 就能找到方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aj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