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人们总是喜欢拿别人和自己作比较,真的,一切的一切,都要拿来做比较。
人家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事实也是如此。
人们总是愿意拿自己的房子和别人的作比较,别人的房子是在市区还是郊区,别人的房子是父母买的还是自己买的,或者是别人还没有房子,如果自己已经买房子好几年了,这时候就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我还是比他厉害或者就是你瞧,谁谁谁真不行!
观察下来,人们更渴望安全感,就目前来说,最有安全感的东西就是房子了。别管是哪里的人,一定要有一套房子,在很多人眼中,一个人没有房子,只能说明这个人一事无成,其他的也说明不了什么。没办法,房子和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绑定在一块,对于拥有更多资源的大城市来说,吸引力更大,诱惑力也是十足的。
周围人们关于房子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有房子才有家,如果没有房子,一个人就是没有家的。房子代表着安全感,如果没有房子,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安全感了。同样,房子还是财富的象征,一个人名下房子越多,就代表这个人越是富有,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房子显然是更实实在在的财富。这一点,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都适用,尽管南方和北方的很多地方是那么的不同。
在我国,房子被赋予了太过于重大的意义,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儿子结婚,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能给儿子提供一套婚房,莫名其妙地就会有一种价值观:结婚给儿子买不起婚房的父母就是失败的,就是不称职的,这样的父母往往要背负很大的社会压力,周围认识的人会议论、亲戚朋友看不起,就连同事也会就此评论一番。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房奴,居住在大城市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怪现状,事实是,这些都是存在的。
相对于中国人而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于房子这个东西的认知完全不一样。更多的美国人对于买房本身并不像中国人那样热衷,可能在美国,租房或者租公寓长期来看会更划算吧。
在欧美影视剧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公寓,很多主人公都是住在公寓里,这让我特别好奇。不管是租的还是买的,总之和我国人民的看法是差异极大的。我想,他们应该是在年轻的时候更愿意租房子或者公寓,在经过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之后,等到经济实力更好的时候,他们会买上一套自己的房子。想想这中间的观念差别还真是挺大的,不分好坏,可是真的是挺不一样的。
不过,写着写着就主要写成了围绕比较房子这部分内容了。这个内容在脑子里面也是存留好久了。
当然,不仅仅是比较房子,人们还会比较车子,比较家庭,甚至还会比较谁更惨,总之,要比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是想把这个现象描述出来。
只是把之前很久想表达的写出来,虽然写的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