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爱娜,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民企做个职场小文员。经过2年的时间,调入总经办,担任总经理助理;后因为工作出色,升职为总裁助理。3年的时间,薪资直接翻三番。
爱娜在工作上游刃有余,生活也是安排的井井有条。怀孕后,在家做了两年家庭主妇。
在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她开始进军房地产,担任房地产的论坛副主编。每次看到她在各大活动,大放光彩,洋溢着自信和微笑,总有一种恍惚感。
在主张个性选择和热爱的事业面前,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做到对任何工作都如鱼得水?
为什么脱离职场,做完家庭主妇后,马上能胜任一份新工作?
那些对每份工作都如鱼得水的人,到底厉害在哪里?一:想要提升职场的价值,必须要懂得职场的『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知之者赚,不知者被赚。”
什么是复利呢?就是民间说的”利滚利”, 比如你投入了10000,10%的利息,到了年底期末,本金就成了利息加本金之和,即11000.不断地翻滚,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能像滚雪球一样,将本金翻几倍.
那么怎么样扩大这种复利效应呢?有三个要素:
1. 增大本金:比如把1万的本金扩大到10万。
2. 提高利率:比如把10%的利率扩大到12%。
3. 必要的积累期:比如长期的5年或者10年以上。
放到职场发展中,这三个要素分别是:
1. 职业起步
2. 终身成长
3. 时间积累
那些对每份工作都如鱼得水的人,到底厉害在哪里?二:职业选择,重视职场的本金
对于一名学生来讲,学校、专业以及学历都是本金。
我们必须重视人生中的本金,上一所怎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职场收益。
为什么很多知名大公司特别喜欢去985、211校招,做人才储备、梯队建设。因为在HR看来,能够进入这些名校的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以及品质各方面经过层层筛选,用人单位无须花费太多的成本去试错,去甄选。
而对于职场人士来讲,曾经的就业经历就是本金。
对职场来讲,专注,在一个专业上的持续精进,是较为稀缺的。把重要的事情,变成兴趣。无论兴趣的起始点或者初衷是什么,重点在于,进过无数次的打磨和锤炼,把本行业的事做到极致。
比如爱娜,由于不甘心做一个文员,她一直把杂事做的高效;把重要的事情做的极致。从文员晋升到总助,是因为她在工作的8小时外,持续的学习秘书管理、学习管理知识。然后又将学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而如果一个人不是985、211毕业,没有强势的专业和学历背景,更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本金少得可怜,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先增加本金,接受市场的考量以及用人单位的筛选,不断的调整,降低自我的期待,先谋求一份职业起步。
生活只会给一般努力的你一般的回报,一想到这里就不必再纠结,你只是在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你要相信,只有认真的你,才会势不可挡。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
那些对每份工作都如鱼得水的人,到底厉害在哪里?三:为什么你的经历没有产生很好的复利?
为什么别人的职场经历能一直顺风顺水,能如鱼得水,而你却一直止步不前?
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把一份工作做了十年,而只是不断地在重复。你做的只是量化,完成即可,你没有考虑到质变的因素。
在我们开始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做漂亮的EXCLE;做优美的PPT;会每天做工作总结,工作复盘。这个阶段往往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将一个技能用了10年,还沾沾自喜?对工作很难提起兴趣和热情,也不再有突破的动力。
缺乏反思和持续的学习,你很难再跟上外界的节奏,能力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职场利率自然就降低了很多。
那些对每份工作都如鱼得水的人,到底厉害在哪里?四:对每份工作都如鱼得水的人,到底厉害在哪里?
职场确实容易让人迷茫。职场这个地方,现实、残酷、竞争激烈。在这种地方,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人们很容易就会迷失自我,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在职场中努力奋斗的真正目的。
——赵伟《你的职场,不再迷茫》
职场上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职场倦怠期』。
但是那些厉害的、能坚持下来的人,比一般的人多了两样东西:
一是明确的目标。
二是对自我持续的要求。
爱娜不是名牌大学毕业,起点也不高,但她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职场目标,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论做出怎么样的选择,都会全力以赴,并不断地成长。她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离自己的职业目标更近一步。
一个人可以一时兴起去做一件事情,但如果能常年坚持一件事情,说明这个人自律、勤奋。这样的人即使面对失业的困境,也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职场努力转化为自己的『职场力』。
有些人只相信你的运气,却不愿承认你的努力,但是请你也不要因此就忘记前行,因为你的努力终将不会被辜负。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
我是燕妮,我想和你一样,喜欢自己,并喜欢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这句话用了两次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