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行走
最美的教育是践行

最美的教育是践行

作者: 春来意盎然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13:50 被阅读36次

    教师是什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 这个答案,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即来。我是做教师的,因此张口即来的人中自然少不了我。上学时,我是这样背的,很熟!工作后,我还这样背的,很熟!我背得很熟很熟了,只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教师是是什么”。这是大家都认同的“公理”,相信就好了……

    直到2014年,我经历了一件事情,才发现虽然我是一名资深教师,可是我却真的不懂“教师是什么?”

    2014年某个周末在湖边晨练时和朋友相遇,驻足闲聊。等我们退休了,一起相约,搬着马扎,就在这湖边,晒晒太阳,聊聊闲呱,想想桃李满天下,也是一种快意人生呢……我们聊完各自回家,可是我却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我不停地想,谈话中提到的两个教师的优势:“知识分子”和“桃李满天下”。

    “知识分子”?我们真的是吗?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老师属于知识分子的范畴。可是,到了退休晒太阳的那一天,我们回首这一生所教的知识,到底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所教的这些知识,教参上不都有么?我们教了一辈子书,哪一些知识是属于你自己的?当我想到这些,心里一紧,一惊,一凉 ……我们带着知识分子的帽子,却一辈子在搬运着他人知识的成果,那么,我们还敢说自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吗?

    “桃李满天下”?桃李固然满天下,可是,满天下的桃李仅仅是你教出来的吗?任何一个孩子的成功,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老师的培养,自己的努力……种种条件缺一不可。在孩子进步的阶梯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老师,他所起得作用大多只是在这一阶段最有用。一个孩子的成功,老师的力量固然很重要,可那一定是不同学段老师接力培养的功劳,任何一名老师对于一名孩子的成功,起到的推动力量只是之一,绝不是唯一。因此,任何一名老师的个体是不能贪养成之功的。

    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感觉心里一阵阵发慌,原来那些闪耀在教师头上的“光环”一下子都崩塌了,不存在了。那么,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什么是教师?教师究竟是一份怎样的职业?脑子里冒出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我都无法回答。只是觉得不能这么教了,不能这么活了。

    这世上没有人愿意过苍白色的人生!可是,我该怎么办?那时的我是没有办法手足无措的,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读书。

    于是,我购买了有关教学的书籍,读了起来。读完一本接着再买一本,那本畅销买那个。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思想确实有了变化,心里不再感到空虚无力,但仍然迷迷糊糊,就好像走进了迷雾蒙蒙的丛林,依然看不清方向,到底该怎么走,还是不知道……断断续续的读,磕磕绊绊摸索着行进,我不知道走向哪儿,只是怕停下脚步,就再不愿意起行,一次次告诫自己要坚持,要坚持,做就比不做强。

    我在迷茫中行进,是那时最真实的状态。时光转眼就到了2015年,那一年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照旧断断续续的读,磕磕绊绊摸索着行进着。尽管还是不知道究竟要走向何方,但教学的感觉有了变化,好像迷雾变薄了些。这种感觉的细微变化,来自读书之余,我又增加了一份“找人”讨教工作。

    记不清当初是怎样的一种机缘,我加入到一个有关教育的微信群里。当时我恰好读完一本有关语文的书,书的作者是M,读完心里惊叹不已。啊,这才是我想要的语文课!于是,总是妄想“如果有机会能和作者交流交流就好了”。在那个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人发布有关教育的信息。某天的深夜,我读完书,习惯性地翻看微信群,突然一则信息刺入眼帘,而信息的发布者竟然是M。我十分开心,立刻大着胆子尝试着加他为好友,没想到竟然被接受。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讨教”之旅。如今想来,那时的自己还是很自以为是,很清高,很不知好歹,很蠢的。总觉得自己好歹也从教快20年了,还有些自己的想法,说是讨教,心里其实还是打算炫耀下自己。于是,我就将自己被普遍认可并被刊发的一篇课堂实录,发给他,嘴上言辞诚恳地请他指教,其实心里想的是怎么也得夸夸我吧,大家都点赞呢。邮件发出去,心里美滋滋的。两天后就得到梅洪建的回复,开篇果然提到了我课的好处。但寥寥几句后,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我课堂的问题,而且提出偏颇之处,并给出建议。读完他的回复,心里顿时羞愧不已。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人千万不要夜郎自大。

    后来,在微信中经常向他请教,每次他都给予细心地解答。有次交流我礼貌性地邀请他有时间来我们这里玩,没想到他竟然说,四月份我恰好在聊城有一场报告。于是,我就期盼着当面讨教的日子快些来临。可是,到了那一天,我却无法联络到他了,我只是知道他来聊城,具体地点并不知道,因此心里十分焦急,倘若无法联络到,就意味着眼前的机会就白白错过了。那天早上,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不断地发出微信,可所有结果都有去无回。要是有他电话就好了,微信无法联络就打电话,可是我没有,怎么办,怎么办?也许是急中生智吧,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他既然在那个教育群里,那么里面一定会有更熟悉他的人,去群里紧急求助吧……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八点左右终于联络上。于是,我欣喜万分奔赴约定地点见到了他。恰好他的报告在下午,我便有时间和他交谈了很久,他不仅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告诫我说读书不要散读,当然大家一开始都会这样的,逮住什么读什么,这样可不行,书籍和书籍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尽管读得多,也是堆砌,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读书要求根,要线型阅读,比如这本书里面牵扯到的理论是谁提出的,那么,读完之后,就马上探究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假如这个理论还有它的上家,那么就要一直追下去,追到根源。当一条条理论线的前因后果,都梳理清楚的时候,心里才会明白亮堂,才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实践。

    他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好像在迷蒙中找到了驱散迷雾的光。然后,我按照他的建议,开始有目的性地对所读的书进行选择,努力线型地读书。线型读书确实收获比松散的读要有价值的多。

    M是给予我帮助的第一个“名人”,许多事一旦开了头,就会接连不断,不久,我又有幸结识了任景业老师,任景业老师是分享式教学的发起人。任老师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名师专家的架子,第一次见面任老师就给予我很多的指点,他指导我,要思考教学是否要符合人的天性,要学会放手,任何孩子都有爱学习的天性……教学要顺应人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强加什么外来的面目。教学里遇到处理不了的事情,你就去想生活里是怎样解决的……教学里遇到的难题,生活里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比如,许多老师抱怨孩子们上课发言不积极,为什么?因为老师没给人家,提供更多的参与途径嘛!每节课就提问几个人,时间长了当然没人举手了。怎么解决,看看超市,里面就提供了解决办法呀,超市人多付款都排队,出现拥堵,怎么办?多开几个出口不就完了。我们的课堂不也是这样,假若给孩子很多的参与途径,孩子不就能表现自己了。要鼓励孩子提问题,什么问题都行,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决……

    我按照任老师的指点,尝试着改变课堂,果然许多问题从提出到解决,都是孩子们自己自力更生的结果。孩子们许多课堂的发言,都比老师预想的还要多,还要深。平时不参与课堂的孩子,也能积极参与发言,谈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争论……后来,我又多次拜访任老师,任老师每次都悉心给予指点,于是,我渐渐学会了放手。通过课堂的践行,我深知,老师不放手,孩子怎上手。

    在得到任老师教导的同时,我不仅阅读了他的三本分享教学系列书籍,而且还读了佐藤学教授的书,认识了“学习共同体”。他们两者渊源很深。于是,我又学会了,静悄悄的课堂,课堂要让孩子串联孩子,教师要学会聆听,教师要学会迟语。这一切的边读边学边践行的经历,让我渐渐有了一点感悟,原来教师还这样做呢,“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我想起顾城的诗,这种感觉真好。

    转眼时光到了2016的10月份,由于不懈地努力,我很荣幸地聆听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两位老师的课。我惊诧于课堂的完美了,他们的数学竟然能上出语文味,这样的课堂简直是艺术。这样的课堂真心震撼了我,晚上和清华老师交流时,再次被深深震撼,原来他们深刻贯彻的就是一个理念“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为了这个理念的落地化,实践化,所有的教师都去学习研讨践行……“想想那段时间都觉得受不了,好在我们挺过来了”他们的话让我更加深知,教育里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的提升,更需要的是践行的勇气和担当。

    2016年我摸索着践行着,并于10月份获得了聊城市优质课一等奖。

    公元2017年它不请自来,在这一年里我依然读书依然践行,每天5点就起床读书成了一种习惯。这一年我购买了更多的书来读,结交了更多的教育人。其中,令我难忘的有台湾的陈香吟老师,东北师大刘晓中教授,四川师大的李华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北京科大附中徐静老师……

    结识陈香吟老师确实是一件很奇妙的故事。她在台湾省,我在山东省远隔千山万水,绝不相识。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任景业老师了,我在读他的书的时候,里面谈到了任老师十分喜爱的一本书《甘蔗怎样长成的》一本关于幼儿教育的台湾的小书,任老师说对他影响很大。我于是就立刻在某宝搜索购买来看,结果一看倾心,原来台湾的教育可以那样啊……我要去看一看就好了。

    那时恰好是暑假,我和妻子便计划赴台,不久便办完手续,等待出行时刻。妻的目的是旅游,而我的目的是亲眼看看,亲身感受下,那个让我倾心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要是有个台湾老师和我交流就好了,我心里一直这么想,这么想……可是,这太难办到了,我毫无涉及台关系,那怕有一丝一毫,更不用说还要找台湾老师交流。可我不死心,一直想一直想……后来,有个微信群里,有个台湾讲授校园霸凌的专家,他受邀请讲了一节网课,我顺利加了他为好友,心里还想苍天不负有心人,这就是机会。我很诚挚地写了一段话,写清来龙去脉请求他的帮助,我以为还会像以前一样顺利,不想这次却是泥牛入海,那消息一去便杳无回复,每次打开信息,总是见到我发的那条信息,形影孤单地躺在那里睡觉,而且一睡不醒。

    日子就这样耽搁下去,毫无起色,不起一丝一毫的波澜。某日愁眉不展时,我浏览朋友圈突然发现中国教育报褚清源主编,刚发了一组照片,其中就有陈香吟老师。我不知道那时哪里来的勇气,立刻给褚清源主编发去信息,虽然发了信息,可是心里却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因为我和主编,一绝不认识,二我只是小老师一枚,他可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家了,各种差别都太大太大了。

    可没想到褚清源主编竟然很快地回复,热情地帮忙。于是,我就有了台湾的朋友,通过网络交流,发现陈老师也是佐藤学教授理念的拥护者,于是我们交流更多,隔阂渐渐消失。到了台湾,我们聊了很久,共同探讨了如何教育,香吟老师谈到 “教育行走”,在结识更多优秀的同道的路途中,自然比照了彼此生命态势,进而我们更探讨了生命的荡涤。生命如何影响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如何才能更出色?……香吟老师为我打开了透视台湾教育的一扇窗,我回到大陆后,香吟老师又给我推荐并帮我购买了许多台版教育书一并寄来,让我有机会阅读和体认更多的台湾教育的理念和见到他们教育的实际践行。一些书籍里还有欧洲一些国家的教育介绍。后来,我通过网络又得到香港何文胜教授分享的许多资料,对香港教育有了一点浅薄的认识

    没有对比,就没有显现。两岸三地的教育之差别,中外教育之不同,虽然我只是有幸看了几眼,但却有了对教育更深的认识,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

    帮助过我的人员还有,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他教我审辨式思维,并送我书籍,东北师范大学的刘晓中教授更无私地帮我,多次打来电话亲自指导我,四川师范大学的李华平教授不辞辛苦给我提课的修改意见,北京科大附中的徐静老师的见识和践行让我发自内心的佩服……

    此外,我还努力走出教育看教育,我积极参加聊城市品书会,并成为主要核心会员。通过和非教育界的优秀人士交往,让我看到这世间大道相通,跳出教育看教育,实在是别有洞天。

    2017年我继续践行着,并于10月份获得了聊城市教学能手称号。

    时光荏苒,一转眼到了2018年6月份。由于香吟老师的缘故,我知道了“教育行走”,知道了“刀哥”。2018年4月份又是在一个微信群里,偶遇了刀哥,然后主动加他为好友。后来刀哥发布了一个有关“第四届教育行走的信息”的信息,其实那个时候报名的人数已经很多了,5月份才知道的我心里很是忐忑,毕竟剩余的名额很少很少了,按照要求提交给刀哥一篇文章后,刀哥让我安心等候信息。可我哪里能够安得下来呢?我能入选吗?想要参加得人那么多,名额那么少!我还知道的那么晚!我能入选吗??这个问题一直徘徊在心里,就像一部永动机,不知疲倦地在心中运转,偶尔还会咆哮一阵子,就像夏日的天空,忽然之间雨云聚集,越压越低,越来越黑,压得喘不过气来,终于在某一刻崩塌了,然后哗啦啦下起心雨来,悲伤的气息萦绕怎么也挥不去,哎,看来我是去不成喽!!

    也多次问过自己,为什么这样强烈地想去?由祖国的北方跃进南疆的宁波,辗转千里,仅仅乘车就要倒好几次,这是何苦呢?

    因为一种无私的精神执着的信念在吸引着我!教育行走完全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没有一分钱的公家赞助。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接连几年不辞辛苦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图得什么呢?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为了一个个心里仍有梦的教师。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终究认知能力有限,生命的灿烂,需要的是看见更优秀生命的样子,然后才能在比较中看见优秀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我想张文质老师,谢云老师,以及许许多多的专家教授一起协力促成每年的教育行走,都是一颗颗纯粹的心,一种种纯粹的念,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怦然心动,起而立行呢?

    我深信最美的教育是践行,而最美的教师一定是践行者!得知自己入选之后,很是兴奋,心里期待和同道中人相会的那一刻。事实和料想的一样,不,比期待的还精彩!宁波的之行果然灿烂异常,且不说专家们的报告精彩纷呈,单单说光华学校接待安排就可以看见教育的美好。光华学校的王树举校长亲自过问一件件小事,房间里有没有开水?老师们习惯不习惯?饭菜是否符合口味?王校长每天都会这样的询问我们。他告诉我们不管几点有问题直接给我打电话就行,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绝不过夜。有一个参会老师因为车次的原因,来到宁波市已经很晚了,我们的欢迎晚会也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时王校长接到参会老师打来的电话,他试探性地问王校长还有车可以去吗?因为太晚,车其实早就没有了,那位老师也只是咨询。没想到王校长竟然说,你就在那里等着,我马上派人去接你……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育人不能是说教,而是春风化雨的践行,文质老师,谢云老师,王校长……各位做报告专家,不都是教育的践行者么?看到他们,看到400位与会老师,我深信最美的教育是践行。

    一个老师的工作主阵地是课堂,教育的改变一定首先是课堂的改变。从宁波回来以后,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努力在课堂上践行所学所见,努力帮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一路践行,一路向前。更让人高兴的是,2018年12月份我又被张文质老师选为“第一届家庭教育指导师”赴嘉善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在那里不仅再次领略了张老师的风采,又结识了许多好朋友,见证了优秀的生命,目睹了优秀的样子怎样的盎然生长……“许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等到有六成把握才去做,认定了就去努力实践它”……罗志明总经理和我们坐在一起,像邻家大姐姐一样聊天,她述自己的经历,许多金句,句句荡涤人心。

    从嘉善回来我不仅继续在课堂上践行,又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年级实行亲子阅读活动,读的书就是《家长改变,孩子改变》《奶秘盐》……参加聊城市品书会分享活动的时候,也推荐各行各业的人士阅读《家长改变,孩子改变》。此事聊城电视台还做了新闻采访,收到各方欢迎。最好玩的是当我走下讲台,手里拿的《家长改变,孩子改变》这本书,立刻被一位老总“抢走”先借我读,不客气啦!以至于晚几分钟来借书的人,因为书被借走而后悔行动不迅速。

    在教育里,我践行着行走着,时光不觉到了2018年12月,我不仅被评为“聊城市骨干语文教师”,而且代表全市骨干语文教师作报告发言。

    2019不约而来,几年的教育行走,几年的教育践行,关于教师,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此刻,我想尝试回答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什么?这个我曾经深信不疑,又转而迷茫不知所以的问题,今天心中有了一个答案。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优秀别人,做最好自己的人。只有教师成为优秀的生命体了,才会实现一个优秀的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使其优秀。当教师成为优秀者之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颗甘居孩子身后的心,退到孩子身后,努力帮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自己。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一个助学者,是一个帮助孩子成为很优秀自己的优秀的人。而最美的教育便是践行这一切!

    我深信最美的教育是践行,最美的教师一定是践行者。行者无疆,愿最美的践行一直相伴,愿最美的生命在行走中荡涤升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美的教育是践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sj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