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心情随笔美好人生。
对孩子掏心掏肺的你,需要被救赎

对孩子掏心掏肺的你,需要被救赎

作者: 丛阑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15:02 被阅读24次

    这是一份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题目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有一个调皮、机灵的小姑娘是这样写的——
    (原封不动,一字不改,括号内是批注。)

    亲爱的爸爸:
    我有一个既令我十分爱,又令我十分恨的一个爸爸。(感情复杂)在我的世界,他对我既十分温柔,又十分严厉。
    爱:他为了我的学习,天天东奔西跑,找一个很好的补习班,让我成为全班之最,年级之最,校级之最,国级之最,世界之最。(凑字数)让我成为文学史上的奇迹(上补习班是成不了文学史上的奇迹的)让我将来拥有更好的幸福生活。
    恨:他只管他自己的想,每一次问我愿不愿意,他分明知道我一定会说愿意。(这就是明知故问了。)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愿意报如此多的课目,因为我很累。我想休息,我渴望休息,我渴望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这话说的,我们每一个人,相对于茫茫的宇宙,都是平凡的。)不会被学习而困扰的人。这还好,他还要我一定要在补习班得第一,不能比他人弱,必须跟上别人的进度,必须要考上这个班。(急功近利)
    爸爸,我每一次说我愿意,是为了满足您为我的期望,是为了不让您伤心,是为了做一个在您眼中更全新的我,而不是我自愿的。(谁说孩子不懂事呢,你们的那点心思,他们看得透透的。)您觉得我每天被考试,补习,作业,分数,第一……给压着,我是十分开心地吗?不,不是,完全不是。我其实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我还是一个字,“累”。
    爸爸,其实这一件事,我很早就想跟您说了,可是我没胆,也没那个时间精力。因为我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可是,你真的都把时间花学习上了吗)

    工作顺利。
    4月10日
    小苹果。

    世界很美好.jpg

    虽然其中有言过其实的地方,但也有让我们成年人掩卷深思之处。家有儿女的虎妈狼爸们,你们的孩子快乐吗?为什么你们掏心掏肺的对待孩子,可他们还是“不快乐”呢?

    快乐,是双向的。如果家长不快乐,孩子也很难快乐。文中的小姑娘,不过12岁,对爸爸的“填鸭式学习”,是满腹牢骚。他的爸爸,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成为一个“绝不平凡”的人——这样的“指标下”,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达不到,都会让这样的爸爸“失望”。

    因为,预期,太高了。

    每一个家长眼里,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可你眼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他父母的眼里,可能又是另外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陪衬……比较,是永无止境的。人比人,气死人,老话说得好。

    幸福,是一个相对值,它更是源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差评的孩子,他怎么幸福呢?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职业差评师”。哪怕这个孩子已经是全校第一。“得陇望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包含了太多的“急功近利”。

    像文中的爸爸,他对女儿的近似苛刻的要求“比如一定要在补习班得第一,不能输给别人。”从小就受到这种观念“熏陶”的孩子,长大后,也必然是“患得患失,争强好胜”的,譬如《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看似优秀,实则“败絮其中”。他可能会很成功,但一定是个“幸福绝缘体”,因为,他的字典里,只有“赢”!

    让我心疼的,是文中的小姑娘,爸爸“为她东奔西跑”,她全看在眼里,年纪小,但心不糊涂,于是,为了“迎合”父亲的期待,她对所有的补习班,都say yes。而她的父亲,面对女儿的“来者不拒”,报了更多的班……

    孩子很忙!比大人还忙。这是我工作以来由衷的感受。如果家里有一个考生,那这个家就有的忙了。在我接触到的孩子里,一到周末,很多人至少要赶3-4个不同性质的补习班,一节课就是2小时。有文化课,有艺术课,有体育锻炼,有书法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补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还能减负吗?小学有了“无作业日”,可孩子还是不乐意,为嘛?“因为老师都会把无作业日的作业转移到隔天”,一个孩子看透了这点,总是提前把可以做的作业做好。

    “老师是不会这么仁慈的”,一个孩子“点拨”我。
    那一刻,臣妾真的不知该说啥好了……

    零零后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一代人,他们的教育诉求自然是最强烈的,他们的父辈,对教育盯梢地也最紧——有人放养,有人驯养,有人计划送孩子出国,远离应试教育。在教育的方式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本无可非议,父辈对子女的培养,既是生物的育儿本能,更是一种家族资源的“移交”。

    说白了,就是“你是怎样的父母,就会养出怎样的孩子”,用咱老祖宗的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遗传”。但另一面,每一个人都渴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力图“变异”,从而实现家庭的“大飞跃”。这种“欲望”,在一个“平凡人”的身上,会越发强烈——于是,孩子就更会成为他们的“寄托”与“期待”。在这样的精神重担下,一个孩子,能轻松吗?

    多年前,鲁迅呐喊:“救救孩子”!
    如今,孩子越来越忙了,这是谁之过?
    或许,真正需要被“救赎”的,是他们越来越焦虑的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孩子掏心掏肺的你,需要被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vw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