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和诗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随笔散文
没粮的日子:一餐饭先生、作家唐国明是这样熬过那些没米下锅的童年的

没粮的日子:一餐饭先生、作家唐国明是这样熬过那些没米下锅的童年的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3:48 被阅读3次

没粮的日子:一餐饭先生、作家唐国明是这样熬过那些没米下锅的童年的

《没粮的日子》一餐饭先生、作家唐国明是这样熬过那些没米下锅的童年的

唐国明自传系列——

《没粮的日子》

在村子没粮的日子里,一从床上爬起来,就听大人说:“又快没米下锅了,晚饭米又得找村里人借去。”这句话如沉重的石头压在我们一家人的心里,弄得一个个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使得一家人小心翼翼,心怕掉了一粒饭。如果吃饭时掉了一粒饭,父亲就会一耳光扇来。哭声加上父亲母亲的叹息声,连同早上的阳光也变得如同黑夜一样阴沉。

夜晚来临后,无米下锅的母亲就坐在火堆旁等着父亲借米回来下锅。我们三姐妹也坐在火堆旁等着,等得肚子叫爹叫娘,还不见父亲回来,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映红了母亲流汗的脸。姐姐不断地叼唠父亲怎么还不回来。妹妹也开始叫饿了。外面一片黑暗,只有火塘里的火在不断地闪。还有鼎中的水,在火的烧烤下,不断发出哭泣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我的肚子饿了,又感到困,困得连睡觉的力气也没有。正在我迷迷糊糊的时候,母亲在没力气打哈欠的时候,才听到门“晃”的一声响,父亲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他高举的一个火把下,他背上用一根棍子挑了一袋东西,他把火把扔到地上,把肩上的袋子小心翼翼地放到桌上,如同放下一个脆弱的生命,接着他朝母亲大声叫道:“做饭!”母亲站起来,我们的姊妹,全都站了起来,去看那一小袋东西,父亲一屁股坐下来擦着脸上的汗说:“这是我跑了全村,一家一家地借,最后才在我一个干亲爹那儿借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这么一个干爹,住在离我村一个很远的村子里,是一个黑得如铁的老头。

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母亲淘米,姐姐帮忙举着火把。把米淘好后,把饭煮上,我添柴烧火,母亲又开始切菜,姐姐一边举着火,一边抹汗。

一会儿饭米水开始泛出来了,我赶快打开饭鼎盖,心怕饭米水泛了出来。父母亲说过,饭米水是最有营养的。

饭熟了,又开始炒菜。刚架上锅,母亲放了油,父亲又认为油放多了,又舀了些油放回油壶里,嘴里骂道:“真是败家子,这家就是你这样粗吃大用败光的。”母亲没有争辩什么,沉默如一块木头,炒着菜。妹妹被父亲那个凶样吓得哇哇大哭。姐姐把只有三岁的小妹妹抱着说:“不哭了,不哭了,呆会就有饭吃了。”妹妹真的不哭了。

菜做好后,父亲一手举着火把,一手用筷子吃着饭。我端着碗,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着,心怕掉了一粒饭,招来父亲沉重的耳光。

吃后,还想吃的我,见饭鼎已像舔过一样那样干净了,我只有失望的放下碗,就听见村里的鸡在打鸣了。

姐姐领着我和妹妹在一张床上七仰八叉地睡了过去。醒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了,姐姐与妹妹还在沉沉的打呼。只听见父亲在说:“还熬几天,还熬几天,就收稻子了,家里人就不再挨饿了。”

可是过了几天,还不见收稻子,村里成群的青壮年挑着箩筐开始四处借粮去了。村里只剩下我们这些孩子与老太婆们。我们三姊妹只有饿着肚子,坐在家门口盼着父母亲回来。日子长得不可救药,我们朝村外那条路望着,望着。越望天越黑,直望到星星出来,狗在不停的叫。狗叫得再也不想叫了,才见通向村外的那条路上有了一点火光。一见那火光,村里的老太婆全从家里举着火把出来,孩子们跟在她们后面。我也跟在她们后面,站在村口。可那火光还在好远好远的地方一闪一闪的。直到老太婆手上的火把燃尽,腿都站得酸了,还没见那火光闪到眼前来。

我依着姐姐,不知不觉睡了过去。我被姐姐叫醒的时候,只见母亲举着火把,父亲挑着一担粮食满面流汗,满脸笑容地朝我们走来。父亲对姐姐吼着嗓子说:“快去生火。”姐姐领着我们进了厨房那屋,母亲也举着火把跟了进来。姐姐问母亲:“借到粮了。”父亲说:“借到了,应该能熬到秋收了。”

火马上生了起来,一家人围着火,眼盯着火上的饭鼎,全在期待着它发出欢快的开水声,可饭鼎里的水只是发出嘤嘤的歌唱。我不知这支歌唱了多久,饭鼎里才发出哗哗的鼓掌声……

本文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匠心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从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

(1)、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宇宙万物就这样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模式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智能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不管怎样,人类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人类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2)、作家唐国明攻克3x+1猜想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

人类一旦进化到“神”的时代,也意味着人类像是把奇数偶数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推入了“4、2、1”时代,意味着人类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终端与海子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类的尽头”,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的时代,人类会在以电脑为基础这个神似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的互联网上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输入机器,这样机器就已似人类从原始社会就渴望的无所不能的“神”,也似尼采哲学里表述的“超人”与老子、列子、庄子、阮籍著作中表述的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大人”。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将进入“神”的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也就是用数学描述的“3x+1”时代,或“4、2、1”时代。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粮的日子:一餐饭先生、作家唐国明是这样熬过那些没米下锅的童年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ps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