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好课的标准,可谓是众说纷纭。
华东师范大学大崔允漷教授认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课是一堂好课。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常态性)、真实(有待完善)”的课是一堂好课,简称“五实”。
还有一位校长曾说:“好课就是大多数学生达成了教学的目标,少数学生创造了目标之外的精彩。”
这些专家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好课的认识与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
02
通过听课发现,教师总是怕学生不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所谓的知识点,所谓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能。
试卷讲评课,也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我都讲过了,你们怎么还不会?还都做错了呢?甚至有的题我都讲过两遍了,还有人错,你们怎么搞的?”
换个视角,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法和想法背后的逻辑问题。老师们误以为教了就等于学了;讲了就等于会了;教得越多,学生就学的越多,会的越多。
然而,事实上,教了并不等于学了,讲了也并不等于会了,学生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只能起到“激发学、促进学、评估学”的作用,教不可能代替学。
而当教占用了太多的时间,还有可能阻碍学、抑制学,所以,只有教,没有学的课堂,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教育人、培养人,是一门雕塑心灵的艺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不容质疑的,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没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和学就很难形成相结合、相统一的步调,学习就很难真实地发生。
因此,本人认为只有让学习真实地发生的课才应该是一堂好课。那么如何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呢?
03
让学习真实发生,教师就要发挥好“激发、促进、评估学生学习”的作用。但这不是老师简单地闭嘴不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避免越俎代庖,尝试着把学还给学生。
首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对所教内容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就像玩游戏过关一样,层次深入。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其次,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创设情境,布置系列任务,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启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历程。
再次,为学生创造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语表明了,亲身实践和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实践和体验中,实实在在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各种感官都会参与学习,学习岂能不真实地发生。
最后,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也是可以提倡的。从关注教的输入设计转为关注学的输出设计,根据学生输出的情况确定教法,这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学习也就真实地发生在教学中了。
简言之,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中思辨的课堂;能鼓励学生基于旧知建构新知的课堂;能体现学生学以致用,心情愉悦的课堂,学习才能够真实地发生,这样的课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好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5904/f12c1a5a2865037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