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89
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说明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认真的实践过程。在技术极为纯熟以后,庖丁解牛时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每至于族,见其难为”,就“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要为恶而遭受刑辱,要善于避开一切矛盾、是非,“以无厚入有间”,在矛盾是非的空隙中苟全性命,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2e14a41d8dfa002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712bacd57763183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2d84e11fb8c29eb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0c77371f9b0f161.jpg)
这样的养生之道,实际上是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发展而来,反映了庄子避害全生的思想。这种处世哲学曾给后世处在危乱时代的人们或悲观失意的人在避世免祸的行为上以精神安慰,也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由此也产生了“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脍炙人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章语言生动简练。如写庖丁解牛的情况,分别用触、倚、履、踦来表现手、肩、足、膝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用“砉然”“騞然”“謋然”来表现声音大小不同的细微差别,用词准确,描写精当。
其他如写解牛之声“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写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神态,更显得挥洒自如,引人入胜。文章结构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它由六段组成,第一段为全文的纲领,总论养生之道。以下四段分别讲述四个寓言故事。最后一段以薪尽而火传为喻,总结全文,进一步说明顺应自然之道即为养生之要这一中心。这种独具特色的连环式的结构,是《庄子》所特有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b891cc25b7d3a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