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类》中,提到的1万小时被当做通往天才练习的时间,刻意练习的1万小时真的成立吗,是不是不需要1万小时,还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几百个小时就可以了。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套学习的方法,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是假设,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
普通学习者和顶尖学习高手的差异就在于刻意练习的总量。
努力1万小时就能成功吗?仅仅靠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刻意练习的方法。
1.量的叠加并不会意味着能力的提升
人的能力不会自然提升,而是在某个水平徘徊。主要原因有三个:想提升的太多,方法不对,不在乎是否提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了动力。
在没找到自己方向之前,可以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写出自己最擅长的以及自己的弱势,然后再划掉无关紧要的部分,综合起来看一下自己适合哪种工作,再去找这个行业的标杆,听他的课,买他的书,有机会可以和他见面。
2.天才也需要刻苦训练
优势=才干×投入,历史上的方仲永就是一下子用力过猛,没有持续的投入的例子。
刻意练习的方法
什么是刻意?
古人就把刻意解释的一清二楚,比如:潜心致志;用尽心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才颖之士,刻意学文。”
能力训练有三个状态:工作、玩和刻意训练。
工作受外部激励,停止更高要求就停止进步;玩主要是享受和体验的过程;而刻意练习是为了克服不足。做事的最高境界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也有4招:
1.即时反馈
这就需要我们和外界多沟通、多交流。用自己的行动和结果,寻求外部的反馈。
2.持续的待在学习区
人有两个状态:舒适区和学习区。人都是有惰性的,想要持续的产出结果,就要我们一直待在学习区。
3.有专业督导
比如你想去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是请一位专业的老师。又或者你想学习游泳,花钱请专业的教练。这样既省时间又省精力,省下来的时间又可以做更重要的事。
4.一招不灵换另外一招
“一招鲜吃遍天”,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句话可能会改成“一招不灵换另外一招”。

总结:
刻意不一定要1万小时,刻意练习的本质是看清事物的真相,然后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达到专业的水准。天才也是需要刻意训练的。刻意练习,其实就是持续的待在学习区、不断的反馈,最后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网友评论